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锦赛吸引小孩子参加挑战赛 玩转小轮车长成男子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15:59  新民晚报

  

  小大人杰克(左)与他的父亲和弟弟卢卡

  两个轮子,一个车把,再加一顶个性十足的头盔,小轮车自有其无法阻挡的魅力。小轮车世锦赛,未满18岁的孩子们能参加挑战级,最小的年仅5岁。在泥地坡道上,摔倒了,流着眼泪爬起来完成比赛,没有拿到第一名,扬言明年要卷土重来。

  他们的家长,陪伴左右,“孩子,输赢不重要,尽力就好。”伴随着小轮车,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7岁不怕摔

  7岁,还是个孩子,摔倒了,难免流泪。戴比昂承认,他哭过,不过只有一次。那一年,他在比赛中,从坡道上空飞过的时候,直接在空中翻了两个跟斗,摔了个嘴啃泥,倒地不起。跌跌撞撞爬起来,戴比昂仍然完成了这一轮。一检查,背部肌肉拉伤,医生建议休息16周。摔跤的时候,戴比昂没有哭,可是一听医生的宣判,立刻哇哇大哭起来,“不,我想比赛。”

  父亲巴赫托德很支持儿子投身小轮车运动。儿子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可是,亲眼目睹儿子的危险一刻,“太心碎了,可我还得鼓励他。”巴赫托德连连摇头。

  那年,巴赫托德问过儿子,是不是以后不要玩车了?“不,求求你,爸爸,请让我继续玩下去。”戴比昂斩钉截铁地答道。见儿子如此勇敢,巴赫托德当即表示,“只要是你的选择,我一定支持。”

  “他在慢慢长大,能理解生活中的挑战。”当戴比昂从眼前飞速驶过,胖胖的巴赫托德大声呐喊,“快加油,你是最棒的。”冲过终点线,戴比昂回头看一眼父亲,寻找他最坚强的后盾。

  9岁小大人

  比一轮,只需2分钟。杰克的世锦赛之旅,仅仅经历了4分钟,心里当然不好受。不过,在休息区和观众席,他俨然是一个拉拉队队长,同每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击掌,扯着嗓子喊加油。

  杰克在第二轮中,骑过一个坡道时,没能掌握好平衡,一刹那,狠狠摔倒在了地上,全场响起一片惊呼声。1秒、2秒,杰克没什么动静,大家为他捏了一把汗,不知谁带头喊起,“站起来,加油,勇敢的男孩子!”杰克爬了起来,他的表情显得有些痛苦,他一瘸一拐上了车,加速,冲过终点。顿时,现场的口哨声、鼓掌声一片。

  杰克才9岁,俨然是一个小大人。“是小轮车,让他变得勇敢而又坚强。”父亲频频点头。

  下场后,杰克走到8岁的弟弟卢卡身边,替他整了整头盔和衣服,轻声告诉他:“你要拿第一名。”他还走向每一位来自津巴布韦的队友,给他们一一加油打气,“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杰克自豪地说。

  “卢卡,是第六名吗?”“不,只有第七。”卢卡摇摇头,满脸遗憾。“嘿,没关系,下次你一定是第一名。”杰克一把搂住卢卡的肩膀,鼓励弟弟,这是哥哥的职责。杰克告诉记者:“卢卡比我晚一年学习小轮车,爬坡、跳跃、飞行,这些动作,可都是我手把手教他的。”

  13岁最优秀

  美国孩子科迪在13岁年龄组获得第八名。不过他的父亲约翰一点也不遗憾,“儿子是我的骄傲”。

  8岁时,科迪患有多动症,约翰回忆道:“你就没法让他安静地坐下来。4年前,当他开始接触小轮车运动后,立刻喜欢上了,没想到,注意力转移了,病也好了。”玩上小轮车,科迪懂得平衡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原本,他的读书成绩在C和D之间徘徊,现在,他已经是能拿到A的优秀学生了。科迪和约翰有个约定,功课不做好,就不玩小轮车。

  很快,读书优秀、骑车拉风的科迪,成为女孩子仰慕的对象。约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过,科迪仍在经历成长的烦恼,长大了,就更看重结果了。赛前,约翰给他打气,“别太在乎了,只要做好自己。”“不,爸爸,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拿冠军的。”

  科迪常常对约翰说:“爸爸,我要做最好中的最好,我将来要参加奥运会。”

  记者陶邢莹(本报太原今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