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大嗓]
独步武林之绝技 源自“四渡赤水”
名词解释·“海盗战术”
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按照专业术语就是凭借快速的出拳赚取点数,然后再依靠迅速的躲闪防止对手反击。
赛前,邹市明就和教练商量好了,将“海盗战术”贯彻到底。
在解释这套战术由来的时候,邹市明笑着说:“依靠快速的步伐移动和躲闪,来避开对手的重拳,然后在迂回周旋中寻找机会。我15岁练拳击,此前练的都是武术,结合起来并不困难。”
回顾邹市明驰骋拳坛几年的表现,“海盗打法”已经深入邹市明的每一个根神经。
被邹市明击败的众多拳手,普遍对邹市明的印象是“不按套路出牌”。在邹市明“海盗拳法”的“秘籍”中,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在邹市明的拳路中,任何条条框框都会制约他出拳的速度和移动速度。在不违反拳击项目基本理论的框架下,随意的游击,梦幻的脚步,以及集中、快速、高密度地攻击对手要害,在对手反击之前迅速脱离战场是邹市明的看家法宝。
在中国男子拳击史上,邹市明堪称第一人。谈到成功的秘诀,邹市明也向外界坦言自己理解的中国拳击的道路:“关键是要找到属于中国人的特色,要走中国人的路子,如果跟外国人拼体能、拼力量,那我永远都是在别人后面。我们创新了理念和战术,现在有些国家都在向我们中国学习,这也是中国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谈到一些国外媒体直接把“狐狸”和“海盗”这样的称呼来形容邹市明本人,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老狐狸、海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的拳法应叫‘红色打法’。在红军长征时,在遵义有一场‘四渡赤水’的经典战役,采取的便是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本报奥运报道组
大三生回上海要“收骨头”了
上海体院班主任:他聪明着呢,不过落下的课不能混过去
□本报奥运报道组|程绩|文
邹市明是一个正宗的上海大学生,他昨天的这枚金牌不仅是创造了中国拳击的历史,也创造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历史,“这是我们学校几十年的盼望。”邹市明的班主任唐为国、教练潘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学生邹市明英语对话没问题
体院竞技体校食堂昨天12点刚过就挤满了人。“我们都是来见证学校第一块奥运金牌的。”邹市明的同学说,“本来准备好喊破嗓子的,谁知道才打了一个回合对手就受伤弃权了。”愣了几秒钟,直到邹市明将国旗高高举起,大伙儿才明白比赛已经结束了。
“比赛前一个星期,邹市明还打电话给我,问我奥运会拉下的课怎么补。”看着学生邹市明在领奖台上唱国歌,唐为国想起了师生俩的上一个电话,“我告诉他先别多想,奥运结束后回到学校好好上课。”唐老师说邹市明不仅是个好拳手也是一个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