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诸强练兵 > 中国击剑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击剑 > 正文
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栾菊杰在女子花剑项目上,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枚也是迄今唯一一枚击剑奥运金牌。“扬眉剑出鞘”的故事,成了上个世纪一代青年人生动的励志教材。
24年后,这位3个孩子的母亲、本届奥运会最老的剑客,将以加拿大队队员兼教练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击剑赛场上。
回祖国再苦都值
隐退二十多年,一朝重拾长剑,对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栾菊杰而言,谈何容易?
在栾菊杰的队服上,别致地印上了“加拿大”三个汉字。谈起自己为参与北京奥运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栾菊杰哽咽了,“我已经50岁了,为了参加北京奥运会,我真的是从零开始。”
为了拿到奥运资格,栾菊杰到处打比赛挣积分,“我放弃了六个月的工作,从亚洲打到美洲,从美洲打到欧洲,如今总算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神采奕奕的栾菊杰坐在主新闻中心的“菊厅”内,倾诉着来到北京的曲折,“有一次比赛时,我食物中毒被送进了医院,根本打不动了。现在甲状腺还在发炎,但我会坚持到底。我告诉自己我必须要到北京。”
“你问我值得么?当然值,能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亮相,这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如果奥运会在其他地方办,打死我都不会参加。”
过程比结果重要
二十多年疏于剑道,加之年龄和体能限制,栾菊杰在本届奥运会上能走多远,并不是个乐观的话题。
然而栾菊杰很乐观,“奥运会是最高水平的舞台,赢是英雄,输也是英雄。我能在50岁时以运动员的身份征战北京奥运会,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我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参加奥运会是一个过程,成功、失败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如果考虑结果,我可能就不会来了。”面对中外媒体,栾菊杰反复说道。
在加拿大击剑队,队友们都管栾菊杰叫“妈妈”或“婶婶”。作为一名“妈妈级”选手,栾菊杰面对的都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一代,她说:“要拼体能我肯定没戏,但我有技术和经验的优势。”
按照计划,为参加北京奥运会拼了两年的栾菊杰,将在14日返回加拿大,捡起她击剑俱乐部教练的工作。不过,她已经把目光盯住了下一个赛事,“今年10月,有一个世界老年人击剑锦标赛,只有满50岁的人才能参加。我要用击剑赛事填满我的人生。”
(本报北京8月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