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击剑冠军海德曼:读过孙子兵法 为避轰动不说中文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7日15:56   沈阳晚报

  布丽塔·海德曼,这个上过《花花公子》杂志封面的德国美女剑客,8月13日晚上,在现场几千名中国观众的欢呼下,以15比11的优势战胜了罗马尼亚队的布伦泽而获得女子重剑个人赛金牌。海德曼十年磨一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圆了金牌梦。

  “养父”赠中文名“小月”

  海德曼与中国结缘要追溯到她14岁那年暑假,她与弟弟一起随父母游览香港、深圳和桂林等地,中国秀美的山水、好客的民众以及美味的中餐,让她和弟弟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海德曼和弟弟立即找到一所中文学校,开始学习汉语。一年后,海德曼得到了一次做交换生的机会,当别的同学在申请表上填上“美国”或“英国”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北京。

  1999年,在德国上高中的海德曼作为交换生来到北京25中进行了几个月的中文学习。那时候她被安排住在一个普通的北京老百姓家里,家里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她的“养父”。父女俩相处得非常融洽,并结下深厚的感情。“养父”还为海德曼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小月(音译,德国媒体将其翻译成“小的月亮”)。这个名字不仅美丽,而且寓意深刻,只不过当时没人意识到罢了,现在玄机终于凸显。8月13日晚上10点钟左右,当“一轮小月亮慢慢升上北京的夜空之际”(《图片报》语),“小月”为德国代表团夺得了第六块金牌。

  为避免轰动不说汉语

  在1999年的交流学习之后,海德曼先后又来了中国近20次。中国给她留下的回忆实在是美好,以至于她把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她甚至选择在中国和中国运动员们一起训练,尽管中国在击剑方面并非世界强国。

  奥运会最后的决赛,海德曼战胜的对手是罗马尼亚人,但如果让她自己选择的话,海德曼宁愿和中国运动员李娜进行最后的决赛。在之前的半决赛中,海德曼曾以15比10战胜了李娜。“我不是针对罗马尼亚,但如果我能和李娜进行最后的决赛,那会更加完美。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我希望最后的冠军还是我。”足见海德曼对中国的感情之深。以在中国的名气而言,海德曼无法同波尔相比,她的名气甚至远远低于诺维茨基。但以对中国的了解而言,海德曼远远超过二人。首先,海德曼能够说流利的汉语。为了避免引起轰动,海德曼在奥运村里几乎不说汉语,除了有时候找服务员要点必需品。其次,海德曼在科隆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中国历史、法律、经济学。“她是绝对的中国通。”《图片报》如此形容海德曼。

  可在四种语言间“切换”

  算上英语、法语、中文,和自己的母语德语,海德曼可以在四种语言间随意“切换”。正如她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海德曼在运动领域也有着惊人的领悟能力。身高1.80米的海德曼投身剑坛之前,曾是不错的田径和游泳运动员。1995年,海德曼开始改练花剑,并很快在德国拿到了第一次全国冠军。两年后,已有5个全国冠军在手的海德曼又将目标对准了女子重剑,从此后,世界剑坛多了一位名将。当然,耐不住寂寞的海德曼还在2000年参加了一次现代五项比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和队友赢得女子重剑团体银牌后,海德曼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北京梦,她甚至无数次设想,自己带着队友在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间穿梭的得意模样。但不巧的是,北京奥运会上不设女子重剑团体项目,海德曼要想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第二故乡”,她必须在2007年圣彼得堡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

  出征圣彼得堡前,海德曼对德国记者开玩笑说:“哪怕当志愿者,我也要去北京。大学学了五年的中文,如果不能参加奥运会就太可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世锦赛上,海德曼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在决赛中击败中国名将李娜,在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同时,也提前赢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对汉语如此狂热的海德曼,兴趣当然不会局限在中国的历史和美食上。遇到年龄相仿的中国人,海德曼甚至还能和他们谈论正在中国炒得沸沸扬扬的“80后问题”呢。

  惊艳裸照上《花花公子》杂志

  击剑美女海德曼在德国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她在女子重剑赛场屡屡收获荣誉,更因她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的裸照风波。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海德曼和两位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范内·林妮(Fanny Rinne)、女子排球运动员凯茜·拉祖维特(Kathy Radzuweit)共同为著名的《花花公子》杂志拍裸照。用她们的话说,她们之所以裸体出镜,不仅是为了向支持者们展示她们在运动上的辉煌成就,同时还有她们完美的胴体。而在那届奥运会上,海德曼与两名队友共同夺得重剑团体赛银牌。

  德国之声等媒体评价布里塔·海德曼漂亮、聪明而又出色。漂亮——以至于脱下衣服拍裸照能上《花花公子》杂志;聪明——以至于熟练掌握中文,流利得让人感觉不知所措;出色——以至于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手到擒来。

  与李娜是朋友也是对手

  1995年迷上击剑时,海德曼又来到了中国进行训练。自从那时起,她认识了中国女剑客李娜,并成为知心朋友。尽管她击剑起步比较晚,但是在与李娜一起训练的时候,她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后来的交往中,作为好朋友,李娜常请来中国的海德曼吃中国美食,可是在赛场上,她们该亮剑时还是要亮剑。去年7月的世界击剑锦标赛上,海德曼击败了李娜成为世界重剑第一人。在北京奥运会的半决赛里,海德曼再次力克李娜闯过最艰难的一关,最后赢得她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她的对手布伦泽说:“和她比赛感觉压力很大,她的风格非常男子化。”

  有记者问海德曼北京奥运会半决赛时,跟李娜比赛的第一节,双方都不想出剑,因此裁判向她们出示了两张黄牌,一对场下好朋友,难道当时都不想赢下对方?海德曼说:“不会,谁都想战胜对手。我们在场下是朋友,在场上则是对手。这是体育,是夺牌,我为之奋斗了整整四年。比赛是第一位的。之所以没有进攻出剑,那只是一种战术。大家都在等待机会。”海德曼说一旦上赛场,只有拼力亮剑才是对对方的尊重,即使是朋友也不可能谁让着谁。她分析自己能在李娜一度领先比分前提下反超并赢得那场比赛,她觉得是因为李娜压力比她大。

  赛后她和李娜一直没有见过面。如果见面,海德曼最想跟李娜说,她是个很棒的运动员,以她的实力完全应该站在领奖台上。“我希望她不要悲伤,永远不要放弃。”

  弟弟为看姐比赛来京做志愿者

  比赛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海德曼还沉浸在奇迹般的喜悦中无法自拔。走下赛场,海德曼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男友和弟弟。在她的坚持下,男友留在了德国国内,“因为他来北京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弟弟则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奥运村的德国驻地为德国代表团服务:“他给我带来了运气。”

  决赛结束时,海德曼的弟弟冲过保安向姐姐扑去,那一刻海德曼非常激动,教练和弟弟都跑了过来,这种时刻是终身难忘的。“弟弟是我的第一剑迷,他不顾保安的阻拦冲进来,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个时候,我当然要让我的弟弟分享我的快乐。”

  受姐姐的影响,海德曼的弟弟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中文,并在上海实习后实现了留在中国工作的梦想。海德曼夺冠后,央视《荣誉殿堂》节目邀请她到节目现场接受采访,海德曼担心因为紧张中文说得不好,特意把也会中文的弟弟带上了节目。她说,有弟弟在,她能放松一点。

  读《孙子兵法》从中领悟剑法

  虽然能说很好的中文,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请求海德曼用中文回答问题,海德曼还是拒绝了。海德曼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心里还处于兴奋的状态,脑子也转不过来,所以让她用中文回答有点难。不过她还是说了几句,最后她说的一句是“感谢北京,感谢中国!”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海德曼介绍她读过一点《孙子兵法》,觉得《孙子兵法》很有意思,对她练剑有一定影响。她说:“有些东西可能是相通的,比如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以及剑法……”

  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海德曼很喜欢北京的胡同,喜欢去咖啡吧、迪吧等。当然,除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美味的中餐也是海德曼乐此不疲来中国的重要原因,她最爱吃的是京酱肉丝和炸酱面。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海德曼甚至还会得意洋洋地用中文说出几句:“北京后海你去过吗?我还去过景山,站在上面可以看见紫禁城。”

  海德曼说,奥运金牌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有机会,她会尝试在中国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点事情,但这还得由她的经纪人来决定。

  据央视《荣誉殿堂》等综合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