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耿
昨晚在八万人体育场举行的巴西与比利时队的奥足赛第三、四名决赛是北京奥运会上海分赛场承办的最后一场赛事。除了比赛,还有很多值得记录。
从地铁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走出来,扑面而来的是热闹的赛时气氛,衣服上装饰着黄绿色的球迷都在这里下车,说笑着走向球场入口,就像参加一个盛大派对。
“望远镜亏本大甩卖了,买回去看小罗的龅牙!”叫卖望远镜的显然也是一位资深的球迷,知道如何迎合观众心理,错过这场比赛,他的存货就将存上很久;“黄牛”则尽力把上一场的损失弥补回来,上一场比利时对尼日利亚的比赛没有吸引力,致使被囤积的球票滞销,这次他们要感谢巴西队带来了票房,至于巴西队是错过了冠军才来这里的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新闻中心的记者今天特别多,不只是为了看小罗,也是来相互道别的,共有来自五大洲的163家媒体的259名记者参与了上海赛区赛事的报道,他们在这里结识并成了朋友,最后一天忙着交换名片,互留MSN地址。
这些日子他们在新闻中心里一起度过,不知道在大屏幕前消耗了多少个小时、多少杯咖啡。还有人去“蹭”志愿者的工作餐,以为这就是中国美食了。在这座临时搭建的大食堂里,共接待了17万人次的用餐者。
看比赛成了最享受的时光,没有任务的志愿者坐在记者席旁边的看台上投入地看了一场比赛,这是对他们劳动的最好犒赏。
在比赛过程中就抢着发完稿子的terra体育频道记者赛后急匆匆地来到新闻中心约人去逛夜上海,嘴里还用普通话哼了一句“北京欢迎你”,字正腔圆。“再见,上海!干杯,上海!”他们碰着啤酒瓶互相祝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