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白云,太阳垂直地升至头顶。正午时分,希拉·陶尔米纳知道自己的现代五项女子个人奖牌追逐已经结束。
昨天上午率先进行的10米气手枪和击剑比赛,是场灾难。36名参赛选手中,她倒数第一。但希拉却昂着头一路坚持,她随后打破了现代五项200米游泳的奥运会纪录。暮色四合,曲终人散时,希拉终于将排名追赶至第19位。她不是冠军,但人人都向她微笑致意,拥抱祝贺。39岁高龄的小个希拉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女战士”,她成为奥运历史上在四届奥运会中角逐三个不同项目的第一人。“是离开的时候了。此刻我能坦坦荡荡地说,我问心无愧。”
翻老账 哭哭笑笑
她逃啊逃,想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黑夜中,那个男人散着幽灵般绿光的眸子直勾勾地看着她。从偷窥者被投入监狱那刻,她终于抖落噩梦。
一开始,这是道令人迷醉的光环。希拉1996年与队友一同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她,没有选择功成身退。所有人都用“幸运”来注释希拉运动生涯的前一半。她只有1.6米高,而“通常奥运会都是巨人们的天下。”她在乔治亚大学获得了商业管理的硕士学位,并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1992年,她的朋友乔尔·托马斯代表美国参加4×100米自由泳接力,赢得了一枚金牌,于是,她内心的一点点好胜心起了化学反应。“乔尔就像我隔壁的兄弟,他能行,我一定也能行。”
获游泳接力金牌,并没有让希拉感到满足。她想完全凭一己之力闯荡奥运。希拉完成了第一次“转行”,她加入了铁人三项的队伍。悉尼奥运会上,希拉位列第6,4年后再战雅典,她排在了第23位。“练铁人三项的时候,却是我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那段时间,她的名字一直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大多数运动员只是四年红一次。人们认识我,不是因为我参加了奥运会,而是因为‘他’。”
这个他,搅乱了希拉的生活,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中。2002年夏天,希拉接到了一个电话,那个男人声称自己也是铁人三项的职业运动员。之后,鲜花接踵而至,快递的包裹总是送来断了耳朵的巴尼兔。再后来,便是那些写满黄色暴力字句的留言条。“那段时间我总感觉,生活中他的眼睛无处不在。”为了躲避追踪,她搬到了奥兰多郊外。但他紧紧追随。“我晚上根本无法睡觉。他就像站在我的床前看着我。”因此,患上神经衰弱的希拉不得不寻求法律援助,却被法院以对方没有实质行动而拒绝。“难道我必须被伤害,你们才会有所表示?”2003年,他终于被投入监牢,判刑5年。
希拉得了“人群恐惧症”。她无法相信任何人,“我没法训练,在哪里都感觉不安全。”希拉向美国奥运会专门指派的心理顾问求救,她在接受了大半年创伤治疗后慢慢恢复了平常生活。今年初,他出狱了。“我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希望他能永远地离开我的生活。”
练新活 苦苦甜甜
3年前,她生平第一次跃上马背为奥运备战。问马术教练的第一个问题便能让人摔下马背:“马睡觉时,站着还是坐着?”
希拉2004年后曾一度退役。但她很快听说,从没有一名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参加三个不同的项目,那份好胜心又在体内翻腾起来。她为自己的第二次“改行”探路。2004年冬天,希拉决定试试滑雪。她买来整套滑雪装备,在密歇根州准备为冬奥会特训。但很快,希拉发现大多数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在训练。“我担心如果我摔了,我撞到了头,谁会及时发现我。”甚至有一天,她觉得自己看到了熊,“我会被活生生吃掉的。不行,我得换一个项目。”
2005年,希拉打电话给美国现代五项联合会。她的上肢因游泳获得力量,她的下肢则受益于自行车,“而且这两项运动都带给我不竭耐力。也许现代五项是适合我的运动。”但是希拉有太多新内容需要学习。她从未拥有过枪支,也不曾使过剑。第一次拿起剑,希拉把它当成了网球拍。她用双手同时抓住剑柄。“骑师们乐了,我这样的材料居然是以奥运会为奋斗目标的。”骑马,对于希拉来说也是头一遭。她不知道马睡觉时是站着还是躺着,“摸索这些全新的内容,我闹了很多笑话。”
但生活却并非如此一笑而过的轻松。希拉找不到教练,也没办法获得赞助商的青睐。她的贷款没法按时交付,她不得不以4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自己的房产。在最困难的时候,希拉铁人三项的教练基德尔正色鼓励:“这是你的梦,不是别人的。停止对自己的遭遇感到委屈,没人欠你任何东西。”
希拉继续操练。新项目的教练们常常冲着她嚷嚷,“他们对我没有耐心,因为在那些方面,我实在欠缺技能。”希拉的父母恳求她能够考虑放弃。备战奥运现代五项的这段时间,被她形容为“丑陋中的最丑陋”。
所有的甜酸苦辣,只为了昨天的兑现。“真没想到我的剑术居然那么糟糕。”在前两个项目完成后,她排在了最末,“有那么一刻,我甚至想过放弃比赛。但我还是没有,正如过去3年在那么多艰难面前,我也不曾放弃。”她和教练两人拥抱着,用微笑定格最后的瞬间,“要是游泳的距离能长些再长些,说不定我就能补齐那些拉下的分。”
这一次,希拉准备彻彻底底离开了。虽然没有一枚奖牌作为终结篇的点缀,但希拉依旧充满感激,“我留下了最美丽的一张答卷,上面有我自己的精彩。”
特派记者 华心怡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