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大胆改革者成功斡旋者 萨马兰奇让奥运会走向巅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13:51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顾拜旦让奥运会重回我们的视野,而萨马兰奇则是让奥运会走向巅峰的——

  巨头

  60岁接手国际奥委会,冷战时期入主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眼前的奥运会,破败不堪,岌岌可危,但正是这个看似柔弱的西班牙老人用了21年的时间,还给世界一个奇迹,留给全人类一个充满活力的奥运会。

  2001年7月,满头稀疏白发的萨翁迈着坚定而又自信的脚步微笑着走下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位置。他留给后来者比利时人罗格的是一艘扬帆启航的巨舰。1980年曾同萨马兰奇一起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西兰人塞西尔·兰斯洛特·克罗斯去世前说:“萨马兰奇继承的是一个19世纪的国际奥委会,而他留下的将是一个21世纪的国际奥委会。”

  勤勉的飞行者

  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萨马兰奇已经当了3年的西班牙驻苏大使,4年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但60岁走马上任的萨马兰奇仍勤勉地奔波于100多个成员国之间,不辞辛劳地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有人曾经给他做过统计,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最初几年时间里,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萨马兰奇常常一天仅睡5个小时,他曾在6天中访问了5个拉美国家,参加了20次会议,发表20次演讲,听取100多人的发言,总行程达24135公里。

  而这已经成了萨马兰奇的生活习惯。在他任内的21年间,访问了国际奥委会所有199个会员,乘坐航班2700多次,行程达4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14圈。

  曾经有人问萨马兰奇,作为奥委会主席,你主要的时间花在哪里?他风趣地答道:“在飞机上。”

  因为勤勉,日理万机的萨马兰奇不得不压缩在家的时间,对他来说,家人就是每周一次聚会,一个周末。而一直让萨马兰奇愧疚不已的是,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他45年的妻子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后去世了,而萨翁没能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

  大胆的改革者

  萨马兰奇接手时的国际奥委会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1976年的蒙特利尔、1980年的莫斯科,连续两届奥运会债台高筑,让奥运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职业选手日益涌现,奥运会“业余”的门槛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

  面对这一切,平素温文尔雅,看似瘦弱的西班牙老人表现出了极度强硬的一面,他用近乎专制的手段让奥运会度过了创办以来的最大生存危机。

  还没担任奥委会主席时,萨马兰奇就公开说:“体育运动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成为目的,而不是他生活的其他内容的辅助手段,应该让他们在自己的国际体育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赚钱。”如此“惊世骇俗”的理论在当时自然无人响应。

  直到1990年,也就是萨马兰奇入驻奥委会的10年后,由其主持的《奥林匹克宪章》的修订彻底将业余原则删除。如萨翁所愿,奥运会成为了“地球上最出色的表演”。

  萨马兰奇打开了职业化的大门,而同时,他也找到了让奥运会重新焕发青春的那把钥匙。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债台高筑,亏空超过10亿美元,该市的纳税人至1990年代末还一直在还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花费100亿美元。奥运会变得像瘟疫一样让人避之不及。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