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仍不时传出枪炮声,“奥林匹克休战”的美好愿望在那里显得脆弱而遥远。不过,这并不能阻挡战乱地区的人们憧憬北京奥运会的热情,不能阻挡那里的运动员历尽艰难也要去奥运赛场的圆梦之旅。
去北京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运动员之间,不管是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还是基督教徒,都能够在一起训练,和平相处。我想,所有伊拉克人,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大矛盾,终有一天会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家人。所以不管哪一个运动员为伊拉克拿到奖牌,都将是全体人民的骄傲,”这是19岁的伊拉克柔道运动员法克尔的心声。他强调:“作为运动员,我的最高梦想就是参加奥运会。北京之行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战乱给伊拉克的各方面造成了破坏,体育也不例外。除了体育经费不足,教练员和运动员还面临着各种威胁,甚至被杀害,但战乱磨练出了伊拉克运动员的顽强意志,激发他们参与比赛、分享“奥运休战”的渴望。伊拉克残奥委主席纳伊米说,“我们将在北京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人民表明,来自战乱地区的人们也有参与和平竞争的梦想”。
奥运会是很好的和平机遇
对于20多岁的以色列体育迷阿维夫而言,他的奥运梦就是和其他国家的普通观众一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美地享受北京奥运会的盛宴,而不是去担心什么暴力冲突。
对于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来说,这个愿望很平常。但这个普通的愿望却笼罩在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阴影下。阿维夫显然受到了这层阴影的影响。坐在耶路撒冷萨赫尔公园的篮球场边,他对记者说,“我们不想要冲突,我相信以色列人民期盼平静的生活。尤其在奥运会期间,我非常希望能够好好享受观看比赛的快乐,我非常期待美国‘梦八’的表现。”
在耶路撒冷老城穆斯林区一家果汁店里,卡车司机埃坦说,他十分支持“奥运休战”,“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时机来向和平靠拢,而奥运会当然就是很好的一个。”
我为奥运奉献一切
在加沙,巴勒斯坦奥运长跑选手马斯里经常光顾的训练场地是拜特哈嫩以南约16公里的阿尔—雅穆克沙地体育场,是名副其实的土场子。除此之外,加沙的大街小巷也是马斯里训练的场地。他必须在驴车和人群中穿行,同时躲闪路面上的坑洞。马斯里说:“对我来说,虽然去北京参加奥运会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我已经准备好了为此牺牲一切,因为我距离我的奥运梦已经很近了。”
马斯里的家在加沙地带北部。附近常是巴武装人员向邻近的以色列城市发射火箭弹的场地,也是以军空袭和地面攻势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冲突发生时,马斯里在户外训练就十分危险。
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法耶兹日前说,巴运动员能够出现在北京,象征着“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在动荡和战乱之中训练的巴勒斯坦运动员需要克服非同寻常的困难,他们值得所有人尊重。
阿富汗的女英雄
阿富汗运动员们的训练在世界体坛高手看来简直是“纯业余”。参加田径项目的男选手马苏德·阿齐兹和女选手马赫布巴·阿赫德雅尔总会在自己家所在的那个山头找块平地,进行每天一早的“热身”,然后冒着喀布尔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事件的风险,徒步走到位于城市西郊的国家体育馆正式开始一天的训练。
由于国家队给的补贴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队员们一周三次的训练之余都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如果说训练条件恶劣、收入微薄是阿富汗运动员普遍面临的困难,对于阿富汗女运动员来说,她还得同一些落后观念进行斗争,因为阿富汗人特别是男人还不习惯去崇拜一名女英雄。
“我几乎每天都会听到恶言冷语,甚至还收到过自称来自塔利班武装的死亡通知,如果为了实现奥运梦我必须经受这些挑战,那么就让它们来吧,我绝不示弱。”阿赫德雅尔这样说。
和平,对于战乱地区的人们来说,是那样的珍贵。奥运会也许不能完全消弭战争,但战乱地区人们憧憬北京奥运会的一颗颗热切的心让和平和友谊具有了更大的感召力。
(综合新华社记者惠晓霜、亢德喜、华春雨、张云龙、林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