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赛场的五个奇迹 白血病下走来的冠军赢得敬重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10:56   体坛周报

  有时,奋斗是为了不辜负;有时,奋斗源于梦想;有时,奋斗可以成就一些辉煌……奥运赛场上的每个人,都在各自奋斗着……

  女中豪杰

  在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的赛场上,有一位披着长长的头巾、戴着厚重的头盔的选手。暂且不说她的成绩如何,这位来自伊朗的选手萨哈·霍什·贾迈勒,已经是伊朗国内众人皆知的女英雄了,因为她是代表伊朗征战奥运会的第一位跆拳道女运动员。去年,她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跆拳道世界锦标赛,并获得47-51公斤级的第九名。参加奥运会,则让她的运动生涯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看着她内敛地微微一笑,很难想象出她在场上威猛的样子。

  在伊朗,跆拳道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运动,粗略估算一共有超过12万的伊朗女孩都在练习跆拳道。今年三月在获得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参赛权后,贾迈勒就立刻成了伊朗人津津乐道的女中豪杰。她的巨幅海报贴满了跆拳道联盟的场馆,所有伊朗女孩都为她加油喝彩,在她们心里,她就是骄傲。为了遵守严格的宗教规定,她在训练和比赛的时候都是将头巾和头盔同时戴在头上,并且一直保持着不与其他男人一起训练的传统,她只和哥哥在自家客厅里训练。

  “我渴望金牌,无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伊朗女性来说,这都无比重要。”贾迈勒深知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对于她本人和她的国家的意义所在。尽管她最终被挡在四强外,但是已经足以让她的祖国为之骄傲。

  鸟巢里的新纪录

  8月21日的北京气温微凉,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鸟巢在布满阴霾的天空下显得如此冷酷,参加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的选手们从这里出发,经过透亮的通道,沿着湿滑的赛道开始了激烈竞争。好在天公不作美并没有影响到比赛的质量,又有新的纪录在这里诞生。俄罗斯姑娘卡尼斯基娜在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摘金,并且以1小时25分11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比赛一直在大雨中进行,卡尼斯基娜从发枪直到终点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位23岁的女孩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

  夺冠后的卡尼斯基娜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祝贺电话,说到她的家庭,哥哥是练摔跤的,叔叔则是拳击选手,她是家中唯一的田径运动员。在将近十年的竞走训练中,其实步入正规化训练,仅仅才有四年。2006年的欧洲锦标赛银牌为她日后的辉煌奏响了成功的序曲,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的夺冠,则让她的目标直指北京奥运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她真的成功了,但她似乎对自己还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今天的表现不是很好,没能比出最好水平。”显然,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不过,这次成功后,她可以好好地转转北京了。

  除了竞走,卡尼斯基娜最喜欢数学,目前她是大四的学生,她已经把数学作为自己退役后的首选了。

  真情无国界

  8月21日,体操王子李宁将一套奥运“福娃”送到丘索维金娜的手中,希望能给她的儿子带来好运。同时,李宁还代表李宁基金会,向丘索维金娜资助了两万欧元。说到这儿,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这其中的真情。这里只想说说母爱,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有关母爱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太多,那些饱含深情的点点滴滴,无不令人动容。

  有这样一位母亲,33岁的她作为运动员,尤其是体操运动员已经算是高龄了,但是她仍然活跃在赛场上,不畏训练的劳苦,也不畏比赛的奔波。丘索维金娜7岁开始练体操,已经参加了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四次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她的第五次奥运之旅,当她在1991年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时候,如今和她同场竞技的这些小姑娘恐怕有的人还没有出生。残酷的赛场没能让这位妈妈选手延续什么辉煌,但是33岁的她已经成为历史上唯一参加了五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她选择坚持的理由,更是深深地打动着所有人。

  2002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她不得不选择留下,省吃俭用为了儿子重新拥有健康。感人的故事没有国界,丘索维金娜在北京得到的温暖,肯定会让她铭记一生。

  成功的救赎

  又是一个奥运冠军荣归故里的故事,不过这位冠军对于她的团队来说,有些救赎的意味。德国游泳女将布丽塔·斯特芬回到国内,受到很多观众和记者的热烈欢迎。她那枚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是德国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枚奖牌,缓解了当时全队的低迷。随后她又在50米自由泳的比赛中,再次勇夺金牌。这两枚金牌的意义就在于,这是本届奥运会德国在游泳项目上除公开水域外,唯一的收获。

  斯蒂芬出生并成长于前东德地区的施韦特,童年的生活非常拮据。她在1999年至2000年,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欧锦赛上的六项冠军和悉尼奥运会的一枚接力铜牌,让她成为德国新一代的泳池女王。然而,四年后的雅典,她空手而归,随后她选择隐退一年。经过一年的休整,斯蒂芬在教练和心理理疗师的帮助下,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在2006年刷新了女子1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并在欧锦赛上连夺4枚金牌。虽然目前斯蒂芬仍在接受体育心理医生的治疗,但她表示她过得很开心。斯蒂芬的为人十分低调,喜欢睡觉,喜欢读书,相比起外面的花花世界,她更愿意专注于学业、事业和烹调。

  夺冠后的斯蒂芬透露,为了不受到身边对手的影响,她在比赛中闭上了眼睛,事实证明此方法很奏效。

  病魔中走来的冠军

  本届奥运会,男女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成为正式比赛项目。8月21日,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荷兰人范德韦登以1小时51分51秒6夺冠,这是奥运会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游泳金牌。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在他的头顶处有两个硬币大小的伤疤——这就是今天要讲述的故事。

  出生于1981年的范德韦登有很好的游泳天赋,他喜欢公开水域的比赛,“大家挤在一起游,更像一场有意思的社交活动。”范德韦登性格很开朗,他的运动生涯也看似很顺利。然而,2001年他却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必需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和接受极有可能永别游泳的现实。不幸中的万幸,范德韦登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手术很成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接受了一系列的化疗,最终战胜了病魔(他头上的伤疤就是在治疗中留下的)。令人想不到的是,两年后他又回来了,并在2004年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获得第七名。曾经的白血病病人,如今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生病期间我学会凡事要一步步来,要有耐心。”他做到了,这天的北京阴雨绵绵,范德韦登在最后500米超越了之前一直处于领先的英国选手。在赢得金牌的同时,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范德韦登的故事和这项运动所需要的意志力和耐力,如此相得益彰。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