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锦赛夺冠奥运摘金披银 他就是枪坛“西伯利亚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7:22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沈楠

  俄罗斯东北部的漫漫荒野成就了“西伯利亚熊”的剽悍和执拗。尽管面相斯文和善,身形更似东方人的纤弱,但是敏锐的对手很快发现,这个叫做米哈伊尔·涅斯特鲁耶夫的家伙和他民族的图腾有着同样剽悍的内在。

  2008年4月,这个被对手称为“西伯利亚熊”的枪手并没有在北京的靶场里显露出“熊”的本质,他的双肩包里没有装上一块奖牌。四年前的那场大战,他的收获可是非常丰富的,甚至身材也比现在健壮。

  中国人对他的印象可能首先是个“倒霉蛋”,因为在雅典马可·波罗射击场的第一天争夺中,他步了同胞加尔金娜的后尘,最后一发被中国“老枪”王义夫抢走了气手枪金牌。之后,人们只看见泪流满面的奥运“六朝元老”,看不见在一旁平静的亚军。“西伯利亚熊”蓄积力量,在随后的50米慢射比赛中折桂,终于成了雅典靶场的主角。

  涅斯特鲁耶夫1968年10月28日出生在莫斯科,15年之后,他的生命才开始和射击紧紧地联在一起,这样的起步算不上早,但刻苦和天赋让这位少年很快从众多“苗子”里脱颖而出。19岁时,米沙(涅斯特鲁耶夫的昵称)就获得了欧锦赛青少年组50米手枪慢射冠军,在枪坛崭露头角。

  苏联的解体给俄罗斯体育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射击这项又“小众”又昂贵的运动自然未能“幸免于难”。对于上世纪90年代那段艰难的岁月,即便是“西伯利亚熊”也不忍回忆。那时为了“面包”,他开过出租车,当过售货员,但还是做梦都想着回到射击场上。

  这种“执拗”也许是源于对武器的痴迷,涅斯特鲁耶夫自己收藏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手枪,每一支对他来说都非常“珍贵和有纪念意义”。也许正因为把射击当作兴趣爱好,他才成为一名出色的多面枪手:既能打气手枪,也能打手枪慢射,甚至非奥项目大口径手枪也是他的强项。

  2001年开始,“熊”的出头日来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射击世界杯总决赛上,涅斯特鲁耶夫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手枪慢射世界冠军,并被国际射联评为年度最佳射手。2002年,他在气手枪上花的功夫也终于得到回报,摘得世锦赛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金一银更是成了他运动生涯的“巅峰”。

  此后的三年,涅斯特鲁耶夫每年都有收获,2005年问鼎世界杯总决赛气手枪冠军,2006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手枪慢射和气手枪的一站世界杯冠军。在他名下洲际以上级别比赛的冠军头衔已经多达30个。

  退役从政是俄罗斯体坛的一大特色,当然了,只有功勋级的运动员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2005年,涅斯特鲁耶夫和体操名将涅莫夫等人一起进入俄外交部所属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系学习。俄罗斯“老枪”心里明白,运动生涯总有结束的时候,等到打不动了,就去当一名体育外交官。

  俄罗斯步手枪队主教练拉普金一语道出了米沙今年至今一无所获的“天机”:他是为书消得人憔悴。不过,千万不要小看平静下的能量,8月的北京,“西伯利亚熊”的出没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