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推出的具有品牌效应的重要国际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自2004年9月开始登陆北京,在奥运之前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北京重大国际赛事练兵场的角色。历经四届磨练,无论是竞赛团队默契、机器设备功能还是服务水准,在专业素质和科技水平上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随着奥运会临近,很多曾在中网试炼过的绝招都要亮相奥运网球赛场。而且,中网团队做好了准备,在奥运会网球比赛有需求的时候待命。现在,和奥组委网球团队每天就赛事细节方面进行探讨,已成了中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雨后一小时重启比赛
作为一支经验丰富的综合性国际网球赛事运作团队,中网将在8月10日~17日奥运会网球比赛期间,为奥运会网球比赛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服务和应急突发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建议,并提供部分设备以供使用。其中,对付雨天等意外情况的就是吹干机。
据悉,此届奥运会网球赛场中待命的24台吹水机全部来自中网,这也是今年中网新购置的赛场设备,它们将首先在奥运赛场使用之后才进入9月20日开战的中网赛场。在奥运期间,如果遭遇下雨,这些机器将在奥运网球场地工作人员的正确使用下,帮助一小时内重启比赛。
“中网可以协助奥运的服务,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同制订应急预案,二是提供场地服务的设备和培训。”中网竞赛部负责人迟大卫表示,对于网球赛事来说,最严重的突发情况是下雨。“与其它比赛不同,奥运会网球比赛采用露天场地,且比赛不限制时长,因此下雨等因素对比赛的干扰需要尽快、妥善处理。”迟大卫介绍。
奥运会对场地应急的要求是,在雨停之后一个小时以内改善场地达到符合比赛的要求。“中网的要求是45分钟之内重启比赛,比奥运的要求时间更短,在应急处置方面,中网有一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迟大卫表示。
除了提供机器,中网团队还负责对奥运网球团队进行机器使用的培训、人员服务培训,并且提供流程建议。在2007年好运北京网球测试赛中,中网团队曾作为顾问团队提供了全面服务。
奥运网球团队曾练兵中网
中网将为奥运团队提供的应急服务建议,还包括雨后赛程的重排。“因雨干扰后,网球赛程会出现一些变数,如何重新设置,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保证比赛按期结束,也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包括球员的身体状况、比赛间隔、赛场调配以及比赛分隔等多方面,中网团队可以根据自己4年来的赛事管理经验提出建议,以供奥运网球管理团队参考。”迟大卫表示,中网的优势在于,即使大家都使用同样的设备,在硬件条件和技术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中网的应急处理水平在国内属于最高端,而且是在奥运团队的见证下发展的。
中网与奥运团队的密切关系长达数年。作为奥运会前北京打造的大型国际赛事,中网的诞生就按照国内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设置,作为国内男女合赛最高级别的赛事,服务奥运也是中网的任务之一,在历届赛事中,中网均配合培训奥运团队并提供实践岗位。
中网拥有WTA、ATP、ITF三类综合性赛事,现在的奥运团队骨干与中网的合作已经有三年,每年都服务于中网ITF赛场。并且,奥运会网球赛场中的竞赛团队,包括竞赛主任,原来一直都是中网裁判组的组长。另外,即将在奥运会网球赛场中亮相并服务的所有司线、球童都在2007年中网赛场上上岗,并担任了中网裁判和赛场服务,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承担职责。
奥运网球后勤保障机构则是中网长期合作伙伴。在奥运会期间保障奥运观众和贵宾以及球员的医疗服务的合作单位天坛医院,一直都是中网赛事的观众医疗保障机构,与中网的合作已经有5年的时间,在中网累计的网球赛事观众服务经验足以保障奥运网球赛事的正常进行。
鹰眼将首现奥运赛场
在中国人传统的成功要件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网球赛场上,决定“人和”的更多是一个叫做鹰眼的机器系统。在今年的奥运会网球赛场上,也将会首次出现鹰眼系统,中网曾经见证过它的威力。
“中网在2006年引进使用了‘鹰眼’系统。这两届比赛看来,‘鹰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减少了误判和错判发生的概率。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网球赛场上,这套系统还将成为裁判的好帮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处长韩健说。
在网球比赛中,球员势大力沉的发球和回击球经常会打向场地界限边缘。这时,靠人眼判断是否出界,难免会引发争议。犀利的“鹰眼”系统将这一难下定论的判断变得轻松了。
“鹰眼”实际上是指即时回放系统,被誉为“电子裁判”。2006年美网成为第一个使用“鹰眼”的大满贯赛事。同年稍晚时候,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二个引进“鹰眼”,以展示公正与决心,并成为亚太地区最早使用鹰眼系统的网球赛事。
“奥运会上将使用的系统与中网率先使用的鹰眼系统是同一套,这种即时回放系统由10个高速彩色摄像头、四台计算机和大屏幕组成,是一套非常精密的系统。”韩健说。这套系统通过四台计算机,把赛场内的立体空间隔成了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从而判断球是否出界。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仅需要3秒”。
除了“鹰眼”,网球赛场上的科技运用之多,让人咋舌。今年将参加中网的西班牙球星费雷尔,他所创造的最快发球时速达到每小时244公里,这便是由场上的雷达测速系统计算出来的。这套系统的主要工作由测速仪完成。当网球被球员击出的一刹那,测速仪发出的雷达微波便会从球体传回,从而计算其飞行速度。在奥运赛场上,观众们也可以通过这种仪器看到纪录的诞生。
此外,网球比赛中现场观众可以发现,每当球员打完一个回合,记分牌和大屏幕上便会显示比分。而这一过程只需要一个人——主裁判。中网竞赛部工作人员表示,这得益于实时计分系统。
主裁判在判定比分后,会直接在掌上电脑上输入比分,数据通过事先设定的无线网络传输到赛场的中央控制室。随后,中央控制室自动将数据转变为可视的比分,显现在记分牌和大屏幕上。这一过程“在1秒之内就可以完成”。
场地装备讲究多
除了服务奥运赛场,中网还希望能为观众观赛提供指导。原国家青年队总教练、中网明星队总教练乔俊祥表示:“网球可是个高科技活!球员不能控制的球场,能控制的球拍,都有很多玄机。”
与中网赛场一样,奥运会网球场也采用的是硬地球场。别小看了看似普通的平整地面,网球场的建造颇费心思。对赛场的了解更有助于选手赛事成绩的提升。
奥运网球场地类似于中网所在的北京网球中心场地,紫蓝色场心和绿色边沿的球场之下,是多达7层土建基础。从下至上包括:泥土层、去水沙石层、防潮胶纸、混凝土层、粗沥青层、细沥青层以及丙烯酸塑胶表面层。硬地球场不仅平整度高、耐磨、抗晒,还便于管理和维修。在硬地赛场上比赛,球速较快,最适合力量型、攻击型的选手。在我国,最普遍的就是硬地球场。
不同的场地制造着属于自己的王者。而网球选手手中紧握的网球拍,便是他们驰骋网球江湖的独门秘器。在今年的奥运会上,这些神秘武器也将逐一亮相。其中,纳米球拍正在成为顶尖选手的首选。我国网球选手李娜就将会携带一款用纳米技术制作的合金碳素网球拍杀入奥运战场。而今年将首次参加奥运会和中网的世界第一伊万诺维奇,用的也是纳米球拍。由于体重超轻,但是坚固而轻巧,这种球拍大大增强了击球的威力。
对于职业球员来说,为了打出有质量的发球和回击球,通常选择一些能够发挥自己最大能量的球拍。越重的球拍挥起来越慢,但打出去的球势大力沉,非常具有杀伤力。比如缺席今年奥运会,但将参加中网的美国球星罗迪克,为了增强击球的力量和速度,就在自己球拍边框中间的左右两边加入铅片,以增加球拍的重量。
“除了球拍,网球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球员的击球质量。”乔俊祥说,球拍中穿插的网球线,主要分为羊肠线和尼龙线。职业球手都热衷于羊肠线,取材于牛肠或羊肠,触球时能够体会到向后拉伸的感觉,有着良好的手感,并能凭借优良的弹性兜住来球,还能让球在出拍的一瞬间得到助力。不过为了耐用,更多职业球员选择将羊肠线与合成尼龙混合穿插在球拍中,弹性和耐用度更好。
当然,这些科技因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作为人类智慧和力量集结的盛会,我们期待在奥运会场上见证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