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王大勇、陈文:体育无国界
“海外兵团”中那些从中国走出去的教头们,同时也在展示“体育无国界”这一奥林匹克理念。
培养出国际乒坛著名选手塞弗兄弟的比利时乒乓球队主帅王大勇,他原本只是北京乒乓球队的一名教练,在上世纪80年代和几位同行一起创立的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为很多乒乓球运动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来华学习的机会,同时还为他们寻找中国教练。而他自己,去比利时队执教前,也曾在索马里和智利担任过教练。
和许多以公派形式赴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一样,王大勇也曾在很长时间内面临着所服务的国家无论是运动水平还是训练条件,都难和国内相比的困难。但在出任比利时队教练后,王大勇不仅培养出了欧洲冠军大塞弗,还由此让许多比利时青少年拿起了乒乓球拍,加入到各种青少年乒乓球队中。因为王大勇为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作出的贡献,国际乒联在2002年为其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陈文,在英国跳水队的“希望之星”、14岁小将托马斯·戴利身上,做出了和王大勇类似的贡献。1956年就开始练习跳水的陈文,是中国最早的跳水运动员之一,曾任北京跳水队总教练和国家队教练。14年前,他和曾经的国家队教练王同祥一道,前往澳大利亚执教其国家队,培养出了悉尼奥运会男子三米板双人铜牌得主纽贝里;6年前,他被英国跳水队“挖角”,将根据地设在谢菲尔德,开始了被称为“普利茅斯计划”的跳水苗子海选工作。也正是在这一海选之中,戴利进入了陈文的“法眼”。
戴着牙套站在男子十米台上的戴利,已在今年的世界杯上拿到男子双人十米台铜牌,又在欧锦赛上拿到单人十米台的金牌,成为欧洲最年轻的跳水冠军,被周继红称为“三大新对手”之一,更被认作是继萨乌丁和德斯帕蒂之后,又一个有能力和潜力向中国跳水发起冲击的天才。晨报首席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