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岁传奇栾菊杰扬眉再出鞘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06:3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0岁传奇栾菊杰扬眉再出鞘

50岁传奇栾菊杰扬眉再出鞘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6岁的栾菊杰造就了一个神话:为中国夺得女花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女花迄今唯一一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50岁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参赛止步16强,再次造就神话:无论年龄、无论国籍,只要有梦,就有成功!

  栾菊杰

  最爱说的一句话:“我想证明我还年轻!”

  荣耀剑客

  本报记者文乘武方珲北京报道

  “50岁还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梦想成真,感觉真爽!”

  昨天,在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里,她成为了全体中国观众的焦点,就像是在主场作战;当她获得胜利时,能够迎受到全场热烈的欢呼;当她大比分落后时,能够听到人们的惋惜声和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当她失掉比赛的那一刻,人们集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就像是在送别自己的英雄。虽然不是冠军,但是国家会议中心给她了冠军一样的礼遇: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场发布会。她就是3个孩子的母亲、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50岁的加拿大运动员栾菊杰。

  她不是冠军 但赢得冠军一样的礼遇

  24年后,栾菊杰再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这位3个孩子的母亲、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成功。当她站在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那条蓝色的剑道上时,赢得了所有对手和观众像对待冠军一样的礼遇。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虽然在昨天的首战中,排名第38位的栾菊杰在全场的助威声中拼掉了非洲锦标赛冠军得主、突尼斯小将伊娜·布贝克里,但在接下来争夺十六强的对决中,栾菊杰碰上了曾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第四名、世界排名第七的匈牙利名将艾达·穆罕默德。在对手的凌历攻势下,栾菊杰很快便以3比12落后。此后放开手脚的栾菊杰虽然连扳四剑,但无奈此前落后太多,在比赛进行到8分24秒时,栾菊杰以7比15失掉了比赛。

  这是一个并不算意外的结果。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栾菊杰轻轻地摘下面罩,脸上并没有一丝沮丧的表情,反而带着淡淡的微笑。她平静地向观众挥挥手,缓步走出了赛场。

  按照奥运会的规定,一般只有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昨天的国家会议中心专门为失利的栾菊杰安排了一场发布会。“我觉得我发挥得不错,我很开心,因为在我这个年纪还能进攻和防守。代表哪个国家参赛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我是来参加北京奥运的,我是要为圆自己的一个梦。能够参加在祖国进行的奥运会,对我来说已经今生无憾了。”栾菊杰激动不已,奥林匹克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昨天我和老公逛街去了,他说我可能是这届奥运会所有运动员中最放松的一个。我想这是因为我并没有把目标定在金牌上,我只是想回家比赛,并享受这个过程。”

  24年前她曾激励了一代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击剑实现零的突破,栾菊杰夺得花剑个人冠军。这枚金牌是中国击剑历史上的第一枚,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枚金牌。此后的24年里,中国击剑数次冲击奥运会的最高峰,却总是与金牌擦肩而过。

  昨天,三名中国年轻剑手出战女子花剑个人赛,结果孙超在16强争夺战中负于匈牙利的克瑙派克·埃迪娜,而在8强争夺战中苏婉文和张蕾也先手被淘汰出局,中国击剑继续着遗憾。对于后辈,栾菊杰也给出了她的忠告:“我觉得中国在所有奥运会的主要项目上都非常不错。中国击剑运动员很年轻,技术和技巧相当好。他们只是霸气不足。我真的希望他们能打破我的纪录。”

  来自北京一所中学的教师丁胜军也是昨天为栾菊杰送上掌声的现场观众之一,这位48岁的老体育迷仍然清楚地记得,24年前栾菊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击落女子花剑个人金牌的一幕:“当时我还在学校里读书,我是从报纸上看到栾菊杰夺冠的消息的。至今我还记得那篇通讯的标题,叫《扬眉剑出鞘》。可以说,栾菊杰的精神,激励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高举“祖国好”在荣耀中结束征程

  在昨天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比赛中,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剑客在女子花剑32强赛中以7:15不敌匈牙利选手艾达·穆罕默德,止步16强,在赛后,她高举着“祖国好”的红色横幅,在荣耀和尊敬中结束了自己的北京奥运会征程。

  栾菊杰告诉记者,原本她打算一进场就打出那个“祖国好”的横幅,但没有被允许,直到比赛结束后,她才打出了横幅,那一刻也成为昨天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中最动人的一幕。“我要感谢在场的观众们,无论是我输了还是我赢了,我都要感谢观众,感谢他们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重新找到并感受到在祖国赛场上比赛的感觉。在比赛中,我听到观众一直在叫我的名字,过了24年他们还能记得我,我真的很感激。”

  作为本届奥运会上参赛年龄最大的选手,栾菊杰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4年后她还会让奇迹继续吗?对于这个问题,栾菊杰轻轻一笑:“我想不会。到2012年我就太老了。”

  坚强剑客

  50岁缘何剑指奥运?

  因为是北京奥运所以一定要来!

  8月7日,栾菊杰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的发布会上说,退役20年后复出,只是为了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至于成绩好坏是不需要去关心的问题。

  “一生没有这么辛苦过,但我觉得值”。坐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里的栾菊杰笑着告诉在场记者参赛的曲曲折折,“如果奥运会不在中国举办,而是在其他任何地方,我都不会选择参加。”

  二十多年疏于剑道,加之年龄和体能限制,栾菊杰在本届奥运会上能走多远并不是个乐观的话题。

  “参加奥运会只是一个过程,结果对我不重要,成功失败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进了奥运会,如果考虑结果,我可能就不会来了。”面对中英文双语发问的媒体,栾菊杰反复用“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答案告诉众多好奇者。

  不过,准备全心享受比赛过程的栾菊杰,目前还不知道预赛中的第一位对手是谁,“比赛也可能只有一场,不过我会好好对待每一剑。”

  据《体育快报》

  自费比赛从零分拼进北京奥运

  最高境界剑客

  20多年未参加奥运比赛,一朝重拾花剑,并拿到奥运资格,这对任何一名剑手,特别是已到“知天命”时节的女剑客而言,谈何容易?

  为了拿到奥运资格,栾菊杰从最后一名开始打起,从亚洲打到美洲,从美洲打到欧洲,并在欧洲住了两个月打比赛,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大家在惊叹栾菊杰再次创造奇迹的时候,却忽略了她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艰辛过程。从去年一月份重新复出,经历15个月,36场积分赛,50岁的栾菊杰以惊人的毅力拼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

  当初没想到走得这么辛苦

  “当初决定复出参加比赛,我没有想到我会走得这么远,走得这么辛苦。”栾菊杰近日在她供职了近20年的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回想自己一年走过的艰辛之路,真的很感叹!很难想像!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有如此的勇气和决心。”

  复出是受到先生的“怂恿”

  栾菊杰再次“挥剑出山”,最初是受到先生顾大进的“怂恿”。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天,顾大进对妻子说:“你是中国第一个世界花剑冠军,2008奥运首次在中国举办,你若能参加,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但栾菊杰当时直觉地回答“根本不可能”:尽管自己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击剑教学和自我训练,2000年还代表加拿大参加了悉尼奥运会,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伤病在身呢。

  奥运资格赛弟子不行教练上

  2006年12月,加拿大击剑锦标赛在温哥华举行。因为此赛关乎谁将入选加拿大国家队,并参加将于2007年5月开始的北京奥运资格积分赛,加拿大几乎所有击剑好手都来了,栾菊杰作为教练也率众弟子参加。但几场比赛下来,栾菊杰意识到,这些选手成功冲击奥运的可能性不大。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念促使栾菊杰向加击剑协会提出:“请相信我并允许我参加奥运资格赛。”

  栾菊杰没有让加剑协失望。2007年1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北美杯”击剑比赛中,像新手一样从分组赛打起的栾菊杰,成为唯一一个进入16强的加拿大选手。这一战基本上奠定了栾菊杰在加拿大国家队的位置,她从此也开始了为进军北京奥运的积分之路。

  从零积分开始也曾犹豫过

  “我是从零积分开始我的奥运征程的,当时在世界排名上我的排位非常低,与那些一年前就开始攒积分的选手比,我在分组赛和淘汰赛时往往最先碰到的都是强手。这种以积分决定排位的赛制,带来的困难与激烈是我始料未及的。”栾菊杰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为拿到足够的积分,从2007年5月开始到10月份世界击剑锦标赛结束,带着老病和新伤,栾菊杰半年内先后跑了韩国、中国、日本、阿根廷、古巴、美国和俄罗斯7个国家,总共参加了8站积分比赛。2008年2月初到3月底,她又在欧洲参加了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等6站的比赛。这么密集的行程与比赛,对于一个年近50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艰难苦旅。

  最初3场亚洲站的比赛,栾菊杰根本没找到感觉,加之没有系统训练,一分也没拿到。那一刻栾菊杰也曾怀疑自己的复出决定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与这些比自己小二三十岁孩子们争什么啊?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进。“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遇到了一点挫折就退缩,那他就不配作一个运动员。可以说,坚定、自信和意志力是我取得成功的秘密。”在接下来美洲几站比赛中,栾菊杰逐渐进入了状态,一站比一站打得好。

  自费打比赛最终拼到北京

  除年龄和体力的挑战外,栾菊杰还面临着巨大经济压力。加拿大国家队都是遇大赛才临时组建,政府对参加奥运积分赛的选手无任何补贴。对于教击剑为生的栾菊杰而言,不工作自然无薪水,还要拿个人积蓄负担昂贵的国际旅费。为节省费用和体力,栾菊杰在欧洲比赛时,在布达佩斯租了房子,每天背着剑袋坐火车前往各站比赛,当天返回布达佩斯休息。从法国返回加拿大之前的那个晚上,为了节省近200欧元的房费,栾菊杰竟然在巴黎机场候机厅坐了50多个小时。

  但不服输,不服老的栾菊杰最终以美洲第二名的身份,拿到了前往北京奥运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我达到了击剑最高境界

  “只要敢于挑战自己,就不会有失败”。本届奥运会,出现在击剑赛场的多是出生于“80后”的选手,最年轻的选手更是属于“90后”。虽然是“50后”对决“90后”,但对于栾菊杰而言,年龄并不是问题。“击剑虽然是技术性、对抗性很强的运动,但理解击剑运动的要义、成败的含义很重要,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栾菊杰说:“24年前,我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就拿了金牌,今天我能以海外华人的身份去中国参赛,与所有的中国人一道去分享奥运盛会的喜悦和欢快,这是我人生,也是我运动生涯最完美的结局。”

  据新华社、《体育快报》

  丈夫眼中的妻子:厨艺了得,好老婆

  赛场上的栾菊杰是不服输的剑客,生活中的她则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丈夫眼中的能干妻子。在顾大进深情的讲述中,女剑客的温柔一面,也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在1984年她拿到奥运会冠军后,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的。

  1985年结婚以后,她还在北京训练,我只能经常从单位请假去看她。

  1989年,我们到了加拿大。她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在一家击剑俱乐部当教练。后来我就以家庭为主了。很多人都问我,一个男人为什么愿意在家里伺候女人?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让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两个人不能都拼命干事业,这样的家庭不完美。我把家里弄好的话,她也能安心做她喜欢做的事儿。

  六七年前,我们在朋友的帮忙下,还办了一所中文学校,因为我太太忙,所以我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但是这算是公益事业,也没什么报酬。

  我们有3个孩子,大女儿梦佳17岁了,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她治病,才留在加拿大的。二女儿梦媛14岁,小儿子洪涛10岁,他们俩现在都是课余跟着妈妈在俱乐部学击剑。

  我太太是个闲不住的人,尤其喜欢打扫卫生,看到我们把报纸和书随手乱放的话,就会很快收拾好,她喜欢看家里一尘不染的样子。

  她外出比赛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活儿。她认为,干活儿是一种乐趣。要是不做完的话,连觉都睡不好。有一次她比赛回来,由于时差没倒过来,早上4点就睡不着了,爬起来楼上楼下一通打扫直到我们起床。早上我们起来,发现她还没做早饭呢,她居然说“忘了做了”。你说她喜欢打扫卫生到了什么程度。

  我太太不仅剑术非常高,厨艺也了得,她经常在外面跑,尝的东西多了,回来就学着做,你别说做出来的东西还真都特好吃。我的小儿子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饭,一听说出去吃饭,他就第一个反对。只要她在家就会跟我抢着干活,比较起来她比我能干,好多人都说,特羡慕我找了个这么能干的好老婆。据《吉安晚报》

  今后打算:在上海办击剑学校

  不老剑客栾菊杰

  谈到今后的打算,栾菊杰第一次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计划——在上海浦东开设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击剑学校,“我希望把我的经验和技术传给年轻人,击剑运动是年轻人的运动,在中国应该会有很好的前景。”

  连续三天,中国击剑运动员都没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发挥出好的水平,栾菊杰也很着急,她说:“中国击剑运动员的技术很好,但场上比赛的霸气和经验还是不足,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够打出气势。”生活在加拿大西部城市埃德蒙顿的栾菊杰20年来从没有放下自己的剑。“当时是为了生病的大女儿才留在加拿大,这么多年来,我吃过的苦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已有三个孩子的栾菊杰告诉记者,“在加拿大我一直从事击剑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冷门体育项目,击剑运动在加拿大并不十分普及。”

  相关链接

  《扬眉剑出鞘》还原剑客“血战”场景

  30年前,40岁的理由还是北京文艺编辑部的特约作家,20岁的栾菊杰则刚刚在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带伤作战获得亚军,成为1901年以来首位进入该项赛事的亚洲选手。“当时听说这个题材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很刺激,直觉告诉我,这样的题材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理由回忆说。1978年5月,《扬眉剑出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生动再现了栾菊杰在剑道上拖着皮开肉绽的胳膊坚持比赛的场面。每个看了文章的人都被栾菊杰的顽强斗志所震撼。那之后的一段时间,甚至在全国都发起了向栾菊杰学习的号召。作者是当年40岁的理由。

  《扬眉剑出鞘》摘录

  这“无效”的一剑比有效的一剑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小栾恰是左手握剑的,她低头看看左臂,两层的确良咔叽的击剑服被刺穿四个洞孔。她试着抡了抡胳膊,觉得像铅一样的沉重,伤势显然不轻……她的心里重复着几句话:“千万不能叫人知道我受伤了。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拼,拼了!”……当她刺出决定性的一剑时,欢腾的风暴从大厅上空掠过。 《法制晚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