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女排精神”无法弥补人材断层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10:13   体坛周报

  第三局的脆败,如同一支射向心魄的利箭,那样冷酷凌厉,将中国女排打入了深渊。这个夜晚,中国三大球冲金势头,彻底画上了句号。女排的第三局,要比女篮被澳洲“袋鼠”冲得七零八落还要凄惨,一个被寄托了超体育意念的奥运梦想,就这样陡然消失……

  女子排球是一项观赏性极强的运动,那么多集体项目,女排运动员脸上的欢笑,似乎是最多的,这也是中国女排最可爱的地方。然而,当她们黯然退出争金行列时,场边的落寞和冷清,其寒透骨。可以想像,这一局的脆败将激起多么复杂的声音。于是从陈忠和到王一梅,从训练方式到郎平带领美国女排进决赛,都成了女排失利的即时反应。人们将第三局的表现与“女排精神”联系了起来——这是一种难以辩驳却又无法接受的指责。

  一定意义上,“女排精神”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其对实时竞技成绩的激励意义。“女排精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树立起的一座历史丰碑,饱含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强国梦想的精神向往,但这不该成为指责现在中国女排的理由。

  倘若没有四年前雅典的奇迹,倘若这批队员没有在2003和2004年登上世界之巅,我们在提到“女排精神”时,多少会伴随着一声轻叹,大有世风已变、人心不古的慨谓。事实上,“女排精神”属于八十年代那支不朽球队的人文存留,对于后来者的效仿和激励作用,或许永远都存在,可是在“女排精神”作用下创造出来的五连冠奇迹,不该成为其后女排的精神负累。

  遗憾的是,这种精神负累事实存在着。雅典翻盘俄罗斯的金牌奇迹,被很多人认为是“女排精神”的复活——前辈的丰功伟绩,自然激励了后来人,只是后来人创造奇迹的方式和机缘,却多少被忽略了。

  郎平的成功,不足以用来指斥中国女排的失败。美国女排都是业余选手,但这些业余选手是从一个排球人口超过20万的排球起源国选拔而出的。中国排球人口有多少?女排联赛曾火爆一时,但现在只剩下10支相对齐整的球队,“女排精神”并未把中国推动为真正的排球大国。为什么伤病问题会在过去四年如此痛苦地困扰着中国女排?人才储备上的短缺,在北京奥运会被陡然放大。这支球队较巴西、古巴的实力差距,不是精神力量所能缩短的。

  类似三大球的集体项目,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水平,因为它们对项目发展的金字塔结构要求更加苛刻。女排在辉煌之后,浮沉十数年,等到这一批国手成长后,才迎来了一段辉煌期,但其前其后的人材断层,却引人深思。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