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西安美食:牛羊肉泡馍风味独特 饺子宴推陈出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12:40  新浪体育
西安美食:牛羊肉泡馍风味独特 饺子宴推陈出新
肉夹馍(图片/新浪相册双刃斋主)

  肉夹馍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于馍”的意思。肉为腊汁肉,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赞其:“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基本制作工艺: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肉少量,夹入刚出炉的百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百吉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贾三灌汤包子

  闻名全国的“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省著名清真饮食技师贾三先生发扬民族传统饮食一技之长,研究、吸收南北各地穆斯林风味小吃的优点后创制。随后,数家仿效,逐步形成古城西安一清真名小吃。众家之中,“贾三包子”独具风味,它“皮薄如纸,陷嫩含汤,调料香浓”,人称“三绝”,被誉为古城第一笼。

  贾三正宗灌汤包子,工艺考究,用料精细。选用白面粉制皮,秦川黄牛肉为陷,将牛骨髓原汤打入陷内,以小笼强火蒸出。不仅口感好,味道佳,而且含钙量高,长期食用能壮骨生精,滋补强身,极具营养价值。

  西安油泼面

  油泼面是西安小吃中的代表。油泼面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先配上葱花、肉丝、花椒粉、盐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顿时满碗红光,最后一道工序是关键,大师傅随手用一把铜勺在滚沸的油锅里舀出几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浇泼在辣椒面及面条上,只听得“刺啦”一声,一团烟雾升起,随之椒香扑鼻,吃时用筷子翻拌均匀。由于面条经油泼烫,表皮焦黄,食时焦辣香脆柔韧兼而有之,“哧哧哈哈”,吃得满头大汗。

  西安桂花稠酒

  长安自古多佳酿,桂花稠酒美名扬,此酒也叫黄桂稠酒,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稠酒,见诸史册,始于商周时期,至今已三千多年。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内经》里,曾多次提到“醪醴”,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浆者叫“撇醅”。《诗经·周颂》里有“为酒为醴”的诗句。《汉书·楚元王传》也有元王为穆生设醴的记载,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称为“白醪”。盛唐时期,古长安(今西安市)长乐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所反映。而且酿造技艺有了进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饮。宋陆游曾说:“唐人爱饮甜酒”。《清异录》所载“李太白好饮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韩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饮中八仙歌》里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清末,长乐坊老徐家的稠酒已誉满神州。民国初年他们对稠酒又作了改进,加进蜜糖合拌的黄桂酱,把酒质提到新的高度,成为黄桂稠酒。

  西安黄桂柿子饼

  黄桂柿子饼,也叫水晶柿子饼,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食品。西安黄桂柿子饼,是用临潼县产的“火晶柿子”为原料制作成的。这种柿子的特点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致密,多汁,品质极好。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六月鲜,慈禧太后赐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应时小吃,由1000多年前的“羊羹”发展而来的。因其在农历六月上市,故称“六月鲜”。水盆羊肉特点是肉烂汤清,鲜嫩爽适,味美可口,如与烧饼同吃,并佐以青蒜、芫荽、泡菜,则风味尤美。(新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