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这是一种幸运和幸福的感觉,毕竟能够来到奥运现场的人并不多,虽然辛苦总是与我相伴,不过这依然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记忆。
2001年,世界给了北京一个机会,2008年北京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在北京我看到了蓝天白云,感受到了绵延5000年的中华历史,体会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友善,我拥有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奥运会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了解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前天北京奥运在完美中收场,但是奥运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北京,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那些奥运赛场上的成功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那些奥运赛场上的失败教育着炎黄子孙自强不息。所以才有很多的人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喜欢奥林匹克精神。过去的17天,我带着心中汹涌澎湃的感情潮水去体验奥运,我会带着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去享受奥运,因为奥运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本报记者 何艳
幸福味道
在北京待了接近2个月,除了昨天用朋友给的票去首都体育馆看了男排决赛外,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跟鸟巢、水立方、MPC这些极富奥运含义的地方无缘。
和传说中的数万“打街记者”一样,我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赛场之外。而真正累的,还是奥运会开始前那半个月:去机场守梦八、守菲尔普斯;去梦八训练的北师大校内探营、深入戒备森严的梦八下榻酒店;跟随外国记者记录他工作的一天、去体验“奥运人家”的京味、去腾讯“逮”穆托姆博这样的大腕……那时,只觉得时间过得怎么就那么慢?
16天一闪而过,终于到了对北京说再见的时候。在和北京亲密接触的这50多天里,我的最大发现是:这座城市真的很有生机、很有人情味。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举办了非常完美的一届奥运会。2012,伦敦再见!
本报记者 金鑫
伦敦再见
我是一个娱乐记者,被拉进奥运报道团,自己也感到意外。我为奥运报道贡献微薄,只是在场外听听各路名人谈奥运,然后将他们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跟读者分享,顶多算是个传话筒。
不过,我在北京三年来,最有意义就是的这个夏天。至少,我幸运地见证了北京城突然回春的全过程。年初,整个北京城开始为奥运的顺利举行而奔忙,譬如,我家小区周边的违章建筑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还有不太干净的护城河水,用不了两周的时间,就碧波荡漾,并准时在八月盛开满塘荷花。当然,北京街道空前干净,地铁线路陡增三条,堵车问题也不再叫人心慌慌。
短短奥运16天,我每天都做名人聊天记录,听他们分析赛事,讲述奥运感受,却没有买到一张门票。幸好,昨天赶上最后一场美国VS巴西男排决赛,我小心地留好票根,对自己说“不管怎样,经历奥运,走进赛场,北京奥运会没有失去意义嘛!”
本报驻京记者 秦小
北京一夏
这16天里,我有太多的幸福,有太多的震撼。
张亚雯为重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