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还有一件事让振鹏难忘,那是因为一个志愿者。鸟巢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全部来自北京大学,是张振鹏一个一个挑出来的。培训了20几天后,有一位志愿者却一直没来,原因是他需要上一个课程。没有办法,振鹏给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还是没来。振鹏说,决定辞退他的那一天,正好是孩子的20岁生日。但是为了整个团队,他只能狠下心来。
每一分钟都可能有记者发疯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展示中国的窗口,那么鸟巢就是窗口中的窗口。为了完全达到奥运会的要求,张振鹏和他的团队用两个月时间处理了300多条意见。奥运会开幕后,记者忙到几点他们就得陪到几点。有时候清晨4点送走最后一个记者,6点就得开门迎接新一天的比赛。
“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我。”这是振鹏大哥给自己的评语。从以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现在得顾着几百、几千个记者的喜怒哀乐,给了他重新审视媒体的机会。包括媒体在奥运会推广中的作用、记者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我曾经和我的团队说,在奥运会的新闻中心,每一分钟都可能出现一个发疯的记者,这是他们的职业特点决定的。让他们完全满意,除了设计成功外,还需要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态度。”
在这个激烈而复杂的过程中,他说自己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起码我现在可以干记者、当媒体运营经理,甚至去电视台做个编导了。”
在北京,振鹏大哥睡得早、起得早,每周两次一万米跑、坚持山地车训练。如今,他瘦了、黑了、精神了。奥运会结束后有什么新动向?“当然是回深圳更好地工作啊。但是前提是,要为残奥会记者服务好,现在一点都不能放松。”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