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盛世修史 贵有创新——— 访《济南通史》总主编、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安作璋
![]() |
9月10日,《济南通史》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济南通史》的总主编,对于此书的面世,安作璋先生无疑是最为高兴的人。作为一部规模庞大、内容繁杂的多卷本史书,《济南通史》是如何能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它的完成,对济南历史文化的研究又有着怎样的意义?9月11日,记者来到山东师范大学宿舍安作璋先生家中,聆听这位著名历史学家讲述《济南通史》的成书过程。
热爱济南的老中青三代学者是成书基础
今年81岁高龄的安作璋先生依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特别是对于历史学方面的知识,老人信手拈来,不假思索。
安先生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都非常重视区域史的研究,充分发掘地方史文化资源,地方性的多卷本通史著作大量涌现,省会城市如武汉、长沙、广州、太原等都先后编纂出版了通史著作。我省聊城、青州等市也都编纂出版了多卷本通史。早在2005年,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社科院就开始着手《济南通史》的编纂筹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2006年春,《济南通史》编纂工作办公室聘请安作璋先生担任此书的总主编。作为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曾主编《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和《中国通史》的“秦汉卷”,具有丰富的编纂大型通史类著作的经验。
接到邀请后,安先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在安先生的主导下,确定了《济南通史》各卷主编及主要撰稿人。“我们主要考虑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以及济南社科院等驻济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一是方便平时的研究讨论,另一方面这些人也对济南的历史更为熟悉。在编纂人员的选择上,除了要熟悉济南、热爱济南,更重要的是要学有专长,在历史学方面有所造诣。另外,所有参与的主编和作者,都要树立大局观念,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这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高素质的编纂队伍对于此书的按时完成至关重要。
从编纂人员名单上,可以看出《济南通史》聚集了老中青三代历史学者。“《济南通史》的写作,只是一个开端,以后还要有一批人从事专门史等史学著作的写作。我们不但要完成这部书的写作,更要准备一个梯队,锻炼一批青年学者,使我们的事业能后继有人。”
沿用《中国通史》、《山东通史》的体例,独创各卷本加“前言”
据安先生介绍,在传统史学领域,史书的体例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