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盛世修史 贵有创新(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08:08   舜网-济南日报
盛世修史 贵有创新(2)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纪事本末体,如《通鉴纪事本末》;以典章制度为中心的政书体,如《通典》。近代,又有从西方传来的教科书体,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即是这种体例。“这几种体例可以说是各有优劣。《济南通史》沿用《中国通史》、《山东通史》的体例,并根据济南的历史实际而略加变通。”《济南通史》上起远古下迄当代。按时间先后顺序,共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另附文物考古与山水园林名胜卷。全书一至七卷,各卷都分为前言、综述、典志、列传、大事年表五个部分。安先生解释,“前言是《济南通史》所独创,主要以自序的形式说明这一时期济南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前人研究成果,本书主要的研究成果及不足等。前言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读了前言,就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大体的了解,因此可以说是这一卷的精华。”《济南通史》吸收了以往、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力求在济南的历史研究开拓新的领域。“《济南通史》典志部分,介绍了济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民族以及社会风俗、外事侨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很多部分都是以往史书没有涉及的。也为以后济南历史研究特别是专门史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基础。”

  大量史料证明: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虞代”

  在《济南通史》中安先生提出,大量史料证明,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虞代。而这也是《济南通史》第一卷主编、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教授多年来一向坚持的一个学术观点。张华松教授对记者说,许多先秦典籍中,都有对于“虞”的论述。如《墨子·明鬼下》:“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乎商、周、虞、夏之记?”《左转·成公十三年》:“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总之,都认定夏商周三代之前还有一个虞代。

  另外,虞代的世系,根据战国成书的《帝系》以及《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公八年》等古籍也是可考的。

  安先生解释,所谓虞朝,并非周、秦、汉、唐那样的王朝。事实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虞只是一个东夷部落或邦国,只是到了虞舜的时候才得以取代唐尧而成为黄河流域的共主。济南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虞舜文化的遗迹,尤其大舜耕稼的历山(即千佛山),更是济南的旅游名胜。对于《孟子》、《史记》等典籍中有关舜耕于历山的传说,从中折射出许多历史的影像,比如大舜淘井,表明当时济南地区已经有了水井。这与《世本》有关东夷人“伯益作井”的记载以及城子崖龙山文化数口古井遗址的发现,是相符合的。安作璋先生提出,虽然这些是传说,但其中却包含许多历史事实:水井是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市井城邑出现的重要条件;舜的弟弟象谋财害命,反映了当时财产私有化;舜以德报怨,对象说:“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意思是,你替我去管理那些臣民吧。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阶级分化。这些都说明虞代已进入了文明社会,有了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态。 (本报记者 陈炜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