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华联“摩尔”的缔造本报记者
张云强
济南华联的老主顾亓大爷近来有了新发现:嘉华购物广场与路西的华联鞋帽城之间架起了近40米长的过街天桥,华联商厦与北邻的西市场小商品市场也建起空中走廊。“以后逛华联,不管从哪个门进,不出楼就能逛个遍,买东西那真叫一个方便!”
不仅仅是亓大爷,华联顾客都有这种感受。但他们浑然不觉的是,伴随着超常规模的内部调整和改造升级,“华联、嘉华1+1≥2”的战略目标正在变现,一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摩尔”悄然崛起。
架桥建梯:摩尔从概念到现实
摩尔,ShoppingMall(超级购物中心)的中文简称,国内曾直译为“销品茂”。特点一是超大经营规模:大于10万平方米;二是业态复合度高:由百货店或超市作为核心店,与各类专卖店、影城、美食城、电玩城等组合构成。
海外,摩尔一派繁盛,美国商业领域50%以上的份额由摩尔占据;国内,摩尔方兴未艾,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为摩尔培育了滋生的土壤。专家断言,摩尔代表着未来中国商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新建的嘉华桥、西市场桥加上已有的华联桥,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华联商厦、嘉华购物广场、华联超市、鞋帽城、西市场小商品市场连为一体,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一站式购物。”“摩尔”呼之欲出,济南华联集团董事长、总裁李茂年踌躇满志。
搭桥,只是华联打造“摩尔”工程的一部分。与之配套的嘉华购物广场新安装的观光电梯和有车一族必不可少的、能容纳40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使华联成为济南市车位最多的购物中心。
环顾华联商业街:商场超市人流涌动,新世纪电影城霓虹闪烁,兴业、浦发、深发展、招商等自助银行各据东西,麦当劳、味千拉面、过桥缘米线、德克士快餐美味扑鼻——— 一个名副其实的“摩尔”卓然而立。
配套升级:“十化”变规划为形象
“摩尔”不仅仅是规模。与改扩建工程同步实施的,是华联各大卖场内部结构的调整、配套设施的升级和细节管理的深入。
去年,经过3个月的缜密调查和充分论证,他们最终确定了“十化”的经营规划方案,制定了百货业态3年的调整计划,即:华联商厦品类综合化、品种最大化、品牌大众化、价格平民化;嘉华休闲化、时尚化、年轻化、精品化;鞋帽城主题化和专业化。根据方案,华联商厦与嘉华购物广场错位经营,优势互补:华联商厦二、三楼置换,家电、针纺、男装、时装商场根据各自品类结构合理规划;嘉华实施开业五年来最大规模调整,1~4层万余平方米货区重新布局,休闲、运动等品类扩大经营,商品结构和购物环境焕然一新。“这意味着华联商厦向现代化百货迈进了一步,华联、嘉华1+1≥2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为重塑华联形象打下了基础。”李茂年说。
按照国家《金鼎百货店操作规范》,他们制定了《卫生间管理标准》、《试衣间管理标准》,斥资百万元对华联、嘉华的卫生间进行全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