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9月6日晚,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的很多残疾学生聚在电视前,希望能在镜头中找到10多名参加残奥开幕式表演的培英小伙伴们。这几天来,他们的同学彭裕连所参加的残奥马术比赛,更让他们兴奋不已。
兴奋,期待,仿佛自己就在赛场,这是培英学校的学生们看残奥的真实感受。与他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全广东540万残疾人,与他们共同期待的还有逾千万的残疾人家属。
截至昨日,来自广东的残奥健儿已经获得了1金2银2铜的成绩。11日,周杨静、单子龙在赛艇比赛中让广东实现了残奥金牌“零”突破。
残疾不能夺其志,障碍未可妨其行。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着说不出的辛苦和感动,有着一个庞大群体的共同心声。在北京残奥这场盛会中,拼搏与汗水鼓舞了残疾人的斗志,也震撼了全世界。从中,我们看到了无障碍意识在全社会开花结果,看到了残疾人事业日渐成为全民事业。
粤残疾人体育事业跃升
据统计,2008年北京残奥会广东正式入选的运动员共有28名,居全国各省(区、市)入选人数的第六位,占整个国家残奥队总人数的1/12。
一直以来,广东就非常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05年,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及省残联就联合下发专门的工作意见,提出了明确目标。省有关部门还开展多种形式选拔运动员,特别要挑选12—20岁、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年轻残疾人,推动残疾人运动员年轻化,并促使全省有条件的各级体校按一定比例招收残疾人运动员进行系统性训练。
而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广东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今年,省残联还加紧筹建广东省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正是这些举措,让广东残疾人体育成绩不断攀升,也让广东籍运动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最终锁定北京残奥会。11日下午,在TA级男女混合双人双桨固定座位决赛中,中国组合周杨静、单子龙以4分20秒69的成绩一举夺得了该项目的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残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赛艇金牌,也实现了广东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未来几天,广东籍运动员在游泳、射箭等项目上仍有希望冲击金牌。
省残联表示,残奥健儿所取得的成绩有着更加艰辛的付出,也代表整个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乃至残疾人事业的日渐理解、支持和重视。因此这些成绩不仅凝结着残疾人群体的精神,也意味着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他们的金牌与奥运一样属于所有人。
竞技让人生不再“残缺”
著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说,“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我想走而不能走,健全人想飞而不能飞……对人而言,幸福总是有限的,而困难则是无限的。”
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恐怕不是物质的奖励,而是征服困难、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等精神超越感。
广东籍选手周杨静、单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