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专家称刘翔肩负一个民族期待 奥运失败将是灾难(3)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1:13 体坛周报
个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独生子,是在一个大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关心他的人很多,包括他的祖母,在他年幼时经常为他烧红烧肉。 家长们并不太愿意让刘翔投身体育事业,然而即便家长反对,刘翔还是在12岁时进入了青少年体校,并且很快就在自己的年龄组比赛里获得了全国跳高冠军。可是即便他成绩出得早,专业人员还是认为他要成为一个世界级跳高选手,身材可能还不够高。 这时候,孙海平拯救了刘翔。孙此时已经是一位知名的跨栏教练,他让刘翔改变了主攻项目。 尽管在刘翔改项之处,连孙海平都用“糟糕”来形容刘翔的跨栏技术,他俩合作亲密无间,很快就让刘翔掌握了这个项目所必需的运动流畅性。刘翔身体的柔韧性,也让他能以最平滑的方式逾越障碍。在2000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刘翔初登国际赛场,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一年之后,18岁的刘翔夺取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根据他父亲的回忆,刘翔回国时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医院,因为他亲爱的祖母正处于癌症晚期。“他轻轻地把奶奶叫醒,然后把金牌挂在她脖子上,又用手握着金牌,这样奶奶虚弱的身体不用承负金牌的重量。” 中国公众都非常欣赏刘翔这种充满人性的个性,正如冯树勇所言:“姑娘们喜欢他,老太太喜欢他,男人们也喜欢他。” 但是冯树勇也承认,刘翔4年前在雅典的胜利,也让刘翔进入了一种注定孤独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的成名未必事事如意。冯说道:“他还是个年轻人,他也想做许多自己爱做的事,但他不能。对此我也为他感到遗憾。” 刘翔自己承认道:“出名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未必。我真希望自己没名气,因为我的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我现在有钱,可我没法逛街。”即便是他喜欢的休闲装,也没法随意穿着。“我穿的运动装都是赞助商提供的”。不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激起公众的疯狂关注。 谈到2008奥运会,刘翔说:“我肯定会尽最大努力,不过在这之后我还要继续生活,我想等我退役以后可能情况会好点吧。” 只是他首先要面对一个月后对手们的挑战,尤其是古巴对手罗伯勒斯的约会。 谈到未来在鸟巢体育场的交锋,刘翔说:“我希望这将是我第二个梦想的诞生地。” 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刘翔自己,都祈祷着那将是梦想,而不会是噩梦。 ★颜强/译 作者简介: 约翰·古德博蒂,一个人如其名的体育记者。 在他发表《刘翔,一个民族的期待》这篇大特写当天,65岁的古德博蒂宣布从《泰晤士报》记者序列中退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将退休,这位英国最著名体育记者之一的人物,告诉《体坛周报》说,退出《泰晤士报》,是因为英国65岁的退休年限,此后他将为《泰晤士报》的周日版《星期日泰晤士报》服务。“北京我肯定来,4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我也会做现场报道——那将是我亲身采访的第12届夏季奥运会。” 在英国体育记者中,古德博蒂保持着一项创举纪录:唯一一个游泳泅渡英吉利海峡的体育记者。他姓氏就是好身体(Goodbody),他也确实拥有着铁人体魄。年轻时,他曾是英国柔道国家队选手。到了40多岁时,他开始进行长距离游泳训练,并且在1991年实现了自己一个梦想:以15小时40分钟从英格兰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全长22英里,时年48岁。 古德博蒂1986年加盟《泰晤士报》,以综合体育报道、奥运报道和反禁药报道而闻名。2001年他是全英媒体奖项的年度体育记者奖得主,还获得过2002年全英体育记者联合会的年度报道奖。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