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16.425分,按以往经验判断,杨威的这个得分已经与前三名无限接近,只是奖牌的颜色要取决于队友陈一冰。最终,只有他的队友陈一冰超过了他,他也如愿拿到了一枚银牌。
用冠军证明自己
不过,随着陈一冰蝉联世锦赛吊环金牌,以及成为2008奥运主力,体操界终于承认了“陈一冰”这个名字,而不是“董震第二”。两个天津人,都在22岁的时候夺得世界冠军,但是董震留下没有参加奥运会这样一个永远的遗憾,而陈一冰出现在北京赛场,这无疑是一种超越,陈一冰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董震未竟的心愿。相比董震,陈一冰更加全面,06年世锦赛他就斩获了宝贵的全能第四名,男团六个单项全部出战。07年世锦赛陈一冰也比了三项,为男团三连冠立下汗马功劳。相比于董震单项的突出,陈一冰在吊环实力不弱的情况下,还比董震多了其他项目的优势。
“我不能说我能够超越董震,我不想说我超越任何人,我只是做好我自己,这就足够了”,陈一冰赛后用这样的话语展现自己的成熟豁达的一面。很显然,这次陈一冰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与此前全国锦标赛时截然相反,那时他几次在吊环项目上都在下法上出现失误,黄玉斌也多次找一冰谈心。而昨日的吊环赛场上,陈一冰整套动作完美无缺,特别是下法稳稳落地,彰显心态的稳定与成熟,这也无疑是他在北京奥运会发挥出色的最大原因。而当他越来越成熟时,也就意味着吊环从此有“新王”了——— 一个真正的王者。
王者曾找不到“位置”
天津多出吊环奇才,此前有吊环王董震,如今有新一代吊环王陈一冰。不过,17岁才进国家队,22岁才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24岁才获得奥运冠军……相较而言,陈一冰无疑可以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也诠释了天道酬勤的含义。而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一刻,他无疑是最幸福的人。
在陈一冰职业初期,总有一个人的名字伴随着他,甚至有的时候是一种负担或阴影———董震。同属津门,同样擅长于吊环项目,使得陈一冰多了“董震第二”这样的名字。其实据说,刚进国家队那个时候,陈一冰都不敢和董震说话,一是因为两人年龄差得多,董震1977年出生,而一冰是1984年出生,两人差了7岁;另一个就是董震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吊环世界冠军,而陈一冰身上则连个全国冠军都没有,前辈出众的成绩,让陈一冰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觉得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很显然,董震的存在,总是压着一冰一头,虽然两人并不属于一拨队员,但是那个时候提到吊环王肯定是董震,没人想起陈一冰。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用董震的接班人来定义陈一冰,即使丹麦吊环封王,还是有人说陈一冰继承了董震的衣钵。
吊环这个项目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男队的第一块世界体操冠军金牌就是来自吊环———黄玉斌在1980年第5届世界杯比赛获得了吊环世界冠军。之后,李宁在1982年世界杯和1984年奥运会上均成功摘金。再加上董震1999年勇夺天津世锦赛吊环冠军,更使得早期的陈一冰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