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杨秀丽夺得柔道女子78公斤级金牌 > 柔道 > 正文
辽宁女子柔道队又走出一位金牌选手。阜新姑娘杨秀丽,继李忠云、庄晓岩、孙福明、袁华之后,延续着辽宁女子柔道的强势。她在昨晚进行的78公斤级比赛中战胜了强大的古巴选手,为中国军团夺得第22金,这同时也是辽宁军团的第一金。12年前,她是一个在县运动会上为得到一瓶洗面奶而欣喜的女孩,那时她还尚不知柔道为何物。从洗面奶到“金镶玉”,杨秀丽走了12年。这样一个轮回里,是一段不平凡的征途。
从铅球到柔道
杨秀丽出生在阜新农村,小时候的她长得壮壮的,与同龄的小朋友相比是一个大块头,乡亲们都羡慕杨家将来能有一个干农活的好手。
小学6年级时,学校选拔运动员代表乡里参加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参加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老师看杨秀丽长得又高又壮,就安排她掷铅球。可是在那之前,杨秀丽从来都没碰过铅球。到了赛场,乡里的老师临时教她比划了几下子,杨秀丽就上阵了,结果这个“现学现卖”的女孩子获得了全县铅球项目的第一名。转年,杨秀丽上了初中,初中的体育老师们对前一年县运动会上的铅球冠军印象都很深,所以这一次参加铅球比赛的重任又落在杨秀丽身上。就是在那次运动会上,成功“卫冕”的杨秀丽进入了阜新市体校教柔道教练的视线。
面对市体校的邀约,杨秀丽显得很迷惑,因为她之前对教练所说的“柔道”还闻所未闻。教练只好向她解释说,柔道有点像摔跤。听到这儿,杨秀丽动心了,摔跤?那可是她最擅长的,平时她总和同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摔摔打打,那些男孩子哪个不怕她!掷铅球都能拿冠军,要是摔打起来自己更不在话下。于是,“柔道”这个陌生的词汇在年少的杨秀丽心里扎下了根。
从“出走”到“跳槽”
回到家后,杨秀丽静静地等待着市体校的“调令”,可是望眼欲穿也没有等到,小小的杨秀丽坐不住了,她得要个“说法”。那是杨秀丽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开生活的小乡村,来到阜新市,在城市人来人往的街头,杨秀丽有些茫然。一路打听一路找,走了不少冤枉路,终于到了市体校,见到了在县运动会上相中她的教练。“你怎么才来啊?我们的调令早就发给你们学校了!”教练的问询中带着一些责备。
杨秀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学校把调令“扣”下了。回到乡中学,她面对的是挽留。老师的话很实在,像杨秀丽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在前五名,又有着县运动会冠军的荣誉,将来是有资格保送到县重点高中的。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讲是多么大的诱惑啊!可是,思来想去,“柔道”二字仍然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回到家,她平静地让妈妈帮她收拾了行李,到市体校报到,那是1997年的秋天,她14岁。
也许杨秀丽天生是为榻榻米而生的,她很快在柔道项目上显示出过人的天分,不过,杨秀丽只在阜新市体校练了一个月,就开始“不安分”了。当听说冠军教练刘永福开设了“辽宁省柔道训练基地”,杨秀丽做出了新的选择。在训练基地里,杨秀丽刻苦训练的劲头打动了刘永福,很快将她调进了省队。从为了柔道从课堂“出走”,到进入辽宁女子柔道队,杨秀丽只用了半年时间。
从陪练到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