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何振梁:刘翔的自信弥足珍贵 奥运会不能变成角斗场(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10:42  东方体育日报

  何振梁介绍说,其实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别,西方世界对中国举办奥运会芥蒂已久。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美国的国会和欧洲的议会都持反对意见,而这次达尔富尔问题的出现又被某些人“利用”。而在民间,在所有受到这一错误观念影响的人群中,最知名的无非就是已被北京聘为顾问,随后却以此为借口宣布退出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斯皮尔伯格退出的是是非非,何老不愿多提,但他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质疑:“当初到底是否确有必要请这么一个美国导演来顾问中国的开幕式?”在他看来,特地请一个美国人来参与需要充分展现中国5000年文化的奥运开幕式,有多此一举之嫌。中国人完全应该有这个自信,由自己来完成开幕式的设计和策划。

  由此何振梁顺便指出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所存在的崇洋风气。比如年轻人都爱用洋名,广告爱用洋人面孔,招牌上爱用外文等等,这其实都是一种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他特地还提到,像上海被许多人称作“东方的巴黎”,苏州被人称作“东方的威尼斯”之类,“为什么要把我们一些漂亮、有特色的城市都说成是东方的什么什么?我们的城市不比西方城市低一等,我们没必要借助他们的名字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何振梁介绍说,国际奥委会目前仍然还是一个主要以欧洲文化为背景的国际组织,但文化的多元化在将来是势在必行的,整个世界也必将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人对自己的中华文化应该有一种文化自豪感,要让人家发现自己,首先要敢正眼看自己。当然,这不是要大家去搞民族沙文主义,而是要带着一份民族自尊去迎接四方来客。

  另外,在接待世界各国的来宾方面,何老提醒大家一定要一视同仁。此前某邻国曾有过这类教训:开奥运会时看到黄皮肤的运动员,以为是本国同胞,甚为怠慢,而对那些白人却鞍前马后,毕恭毕敬,被人看在眼里。结果该国此后两度申奥四处碰壁,他们犯的错误就是疏忽了奥林匹克人文精神中平等待人的一条。

  何振梁指出,过去奥运会在亚洲曾举行过两次,日韩各一次,但是那时世界接触到的只是东方文化中的两个分支,只有这次北京奥运会才是真正让世界全方位认识东方文化的契机。而作为东道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展示我们纯粹的民族文化、不卑不亢的民族风貌以及不需借助任何外力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要学的就是刘翔那份自信

  说到奥林匹克的教育职能,细化来说,这次奥运会来到中国,能教导中国人些什么呢?何振梁以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自信心,他还特别强调,“就是刘翔的那种。”

  曾有外国教育家打趣地和何老说,在国外,从小孩在马路上溜达的样子就能分辨出他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因为西方,大多数孩子走路都习惯挺胸抬头,在路中间走,而许多中国孩子却都习惯低头在边上走。中国人谦虚谨慎的传统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一种本能的低调,结果往往在自信心方面有所缺失,而这正是奥林匹克准备纠正的一处症结:中国能举办奥运会,这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

  何振梁特别提到了刘翔,2004年“亚洲飞人”在雅典夺得一枚奥运金牌,何老亲自为其颁奖,并进一步接触了这样一位充满阳光的大男孩。他觉得从性格特点上说,刘翔在中国运动员中并不多见,他开朗、自信,同时又尊重每一个对手,是一个典型的具备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有媒体曾质疑过刘翔的这份自信是否过了头,何老却认为它不仅恰如其分,而且弥足珍贵:“他是真正的自信,而不是自负。他的自信不盲目,因为他从不会因为优异的成绩而在训练中懈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目中无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