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奥运建筑魅力四射 访“水立方”外方主设计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17: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方主设计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特别终身会员约翰·贝尔蒙7月初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场馆,充满生机。奥运会期间,这些独特的建筑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神韵。

  “水立方”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晶

  约翰·贝尔蒙此次是专程来参加7月初在北京举办的“北京奥运国际论坛”的。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水立方”的赞美溢于言表。“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铸就的这座蓝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他说,设计团队的中方和外方的设计师们在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总会出现激烈的碰撞。这让为期4个半月的总体设计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中国设计师倾向于含蓄、平静地表达美感,而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则主张张扬、奔放、有冲击力的审美取向。“中外设计师要说服对方并不容易,这是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但更是一个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过程。” 约翰·贝尔蒙说。

  考虑到中国奥运场馆是东方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约翰·贝尔蒙也对自己的设计思想作出让步。虽然这让他感到有一丝遗憾,但他认为正是设计团队间的磋商与磨合才使得“水立方”能更完美地展现东方神韵。

  约翰·贝尔蒙说,中国人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中国主导性的四合院就是方方正正的建筑,乃至北京整个城市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概念。就是这种“天圆地方”的思想催生了“水立方”的方形外观。中方设计师在这个团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设计中考虑到“水立方”是水上运动的赛场,因此希望能使人联想到灵动轻盈的气泡,“水立方”气泡形状的水蓝色立方体设计思路就这样形成了。

  “水立方”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与“鸟巢”的兴奋、激动、力量感、阳刚气息不同的是,“水立方”宁静、祥和、带着迷人的感情色彩。水的内敛、诗意和火的放射与震撼,使它们形成了地与天,可变的情绪与强烈的性格之间的对话。“阴阳结合、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在这座建筑里得到充分体现。” 约翰·贝尔蒙如是说。

  北京呈现给世界前所未有的奥运场馆

  “我们这几年经历了'水立方'从头到尾的整个建筑过程,实际上到最后建成之后发现它与我们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效果设想是非常吻合的,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约翰·贝尔蒙对“水立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从建筑的角度它就是一个奇迹、一个里程碑,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应该供全世界的建筑师们分享。”

  “水立方”是中国首座采用ETFE气枕结构的场馆,也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场馆,在建筑界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高科技的支持与运用使得“水立方”彰显出现代气息。

  然而,精益求精的约翰·贝尔蒙总觉得“水立方”应该更加完美。“水泡泡其实像一个气球,两层外壳中间是充气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智慧的想法。原来的设想是让里面有很多小洞,这样的话,当两片塑料片撑开的时候,光就进来了;如果合并起来,光线就暗下来。这样会产生更鲜明、生动的变化与情趣。”可是这个理论上的设想最终没能成功。

  尽管“水立方”建成之后没有实现设计师所有的希望,但约翰·贝尔蒙仍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成功的设计。“当坐在比赛游泳池和跳水台两侧的观众席放眼望去,自然光和室内的补充光源齐齐落在湛蓝的水面,直射光和反射光结合在一起,观赏比赛的视角既宽阔又丰富。”他说。

  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众多北京奥运会场馆,将以其别致的造型、具有世界级的高技术给世界带来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约翰·贝尔蒙认为,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和自主创新诠释了科技奥运理念在北京奥运会建筑领域里不懈的追求。

  他说,中国奥运场馆的建设有着独特之处。其一是覆盖面广、气势恢弘;其二是整体规划性强,场馆之间联系紧密、相得益彰;其三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凸现。这些都使得北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令人震撼的奥运会场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