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了京城蓝天少开一天车 环保局副局长率先践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0:11  北京晨报

  “每月少开一天车”,成为2006年京城最环保的流行语。那年夏天,本报向全社会率先提出倡议——“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时隔两年,“少开一天车”成为众多有车族的一种习惯,“少开一天车”成了京城市民热心环保的一种符号,“少开一天车”超越环保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新闻回放 本报率先发出倡议

  其实,最早的“少开一天车”是法国人发明的,那里的汽车文明已经繁衍了近百年,作为汽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受益者,他们也深知汽车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病”,于是他们最早提出了“无车日”,在每年当中规定一天不许机动车上路,让百姓体验一下无车的生活,并且让无车环保的理念根植于市民心中。

  而对于北京市民来说,开上私家车不过是最近十来年的事儿。对于大多数北京的私家车车主来说,对自己的爱车还没新鲜够呢。

  可就在车主还没新鲜够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发出了求助信号!春季浮尘、尾气污染、道路“爆堵”、油价上涨……首都的车主们在享受汽车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于是,“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由本报联合众多车友会、民间环保组织率先向全社会发出。

  环保局副局长率先践行

  当拥有私家车并把开车当成一种习惯时,放弃驾驶对车主来说,牺牲是不小的。

  本报记者在采访杜少中副局长走路上班时,大清早5点多就来到他家门口等待,从他积水潭的家里到位于首体南路四道口的环保局有6公里的路程,这段路程他足足走了70分钟,走完这段路,局长和跟随采访的记者都已经是汗流浃背。

  记者当时记得杜少中说了段很现实的话:“虽然我走路上班,但让大家都像我这样走路上班不现实。”可是如果大家尽量选用坐地铁、坐公交、骑自行车,甚至是几个人拼车的方式,就可以为北京的蓝天做贡献。

  从2006年的那个夏天到现在,“每月少开一车”的环保理念逐渐渗透到广大车主、以至广大市民的心中。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质;播下一种品质,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当参与少开一天车的车主把环保意识贯穿于点滴养成之中,就会收获一个健康、绿色的生命。

  最新进展 少开车一族仍在扩大

  “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理念目前已经根植人心,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环保公益活动品牌。记得2006年“世界环境日”那天,京城有20万车友自觉少开一天车,从那以后,有无数的车友已经自觉地把每月少开一天车作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