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战”已然来临。昨日奥运村正式开放,来自川大华西医院的3名川菜大厨和1名营养膳食工作人员也正式投入“餐饮战场”。首日虽然推出的川菜不多,但川菜大厨们的手艺博得好评。
程浩 本报记者 刘坤 摄影报道
献艺 现场烹饪获殊荣
开村第一天,出征奥运会的3名川菜大厨在奥运餐厅在“亚洲风味区”正式掌勺。昨日,来自参赛各国的运动员、工作人员陆续进入奥运餐厅用餐。仅员工用餐区就有8000人左右。
特三级厨师程浩介绍,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天凌晨4时到下午1时,负责“现场烹饪”。相对于后台厨房,这里是前台,大厨们的烹饪手艺会在外国友人面前露脸。昨天的早餐有白米粥、香肠、油炸土豆、包子、红豆沙拉、清蒸鱼、清炒牛荷等,多为清淡口味——昨日,有许多外国运动员、工作人员来品尝包子、稀饭、蒸饺等,“评价还不错”。
另外,在大厨们的菜单中,还有一部分川菜代表菜品——目前记者获知的有两样:辣子鸡丁和鱼香茄子。“为了照顾更多人的口味,需要进行一些改良。”程浩说,可惜很多川菜调料未能入选奥运调料谱,现在的调料不太齐全,否则他们可以端上更多的地道川菜。
“如果姚明来这里点菜,或者遇到家乡的运动员,我会捧上一份拿手的水煮牛肉。”程浩说,由于调料有所限制,目前他能够做出的地道川菜有:鱼香味、胡辣味,水煮系列,以及干煸菜品等。
奥运餐厅的要求是:“中菜西做”,口味相对清淡。程浩说,但他们4人一直在尝试将川菜向更多人推荐——前日,进入奥运餐厅的第一天,3人就在午饭期间为大家露了一手“辣子鸡丁”。包括安保人员在内,几乎所有员工都品尝过,普遍反应是,咂咂嘴巴,赞一声:“嗯,不错”。
亲历:奥运餐厅=“菜品海洋”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孙麟介绍,奥运餐厅整个只有一层,但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宽。4人不禁感叹,“呵,建筑规模相当于华西医院中央厨房的3倍多!”
整个餐厅分为运动员就餐区、工作人员就餐区以及咖啡屋、西点屋等,菜单每8天循环一次。根据孙麟的经验,运动员餐厅每天可供大约一万名运动员就餐,员工餐厅大概提供近8000人的伙食。
“奥运餐厅的饭菜,分为亚洲风味和国际风味。”孙麟介绍,菜品种类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菜式。餐厅内还设有清真区,为穆斯林服务。
这里的食品领用区,服务人员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搭配发放饭菜,“有点像小吃城,采用自助餐形式。总体感觉是,非常宽敞,但并不豪华——因为,房屋的材料、质地比较普通,类似于板房,而供餐用具也很朴素。”孙麟说。
餐厅饭菜摆放台的后面就是厨房,和就餐区隔开。厨房设备非常庞杂,进入厨房之前,要换上特殊的工作服,样式类似于华西医院的一次性手术衣。“流程和我们当初的预计差不多,都是走‘标准化’路线。”孙麟介绍道,从原料配送、到生产加工,形成一整条生产线,不同的是,为了保障安全,所有的菜品原料,从切配环节就进入冷库——从切菜开始,就必须在冷库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