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点火是开幕式的焦点,容不得半点失误,为此,张艺谋为李宁准备了后备人选。第一后备人选是熊倪。虽然熊倪要担当旗手,但他其实还有个重要任务——一旦李宁出了意外,比如生病,那么熊倪就得随时顶上。此外,还有两个身体条件非常好的年轻人,他们早已经被训练好,万一李宁和熊倪都出了意外,那么这两个小伙子当中的一个就将套上钢丝去点火。
李宁深夜密训一个月
太太看直播才知道点火方式
点火方案其实早在四个月前就已经确定。128天前,张艺谋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主席维尔布鲁根汇报时,后者非常感兴趣,肯定了这个方案。
在李宁接下任务后,由于时间非常紧,训练是在紧赶慢赶中完成的,而且由于需要灯光的配合和保密的需要,训练都安排在深夜1、2点进行。尽管李宁的整个表演只有3分27秒,从地上到空中是37秒,空中奔跑2分50秒,但李宁“痛苦”地训练了一个月。
作为3枚奥运体操金牌的获得者,45岁的李宁已经进入“身体不饶人”的阶段,在最开始训练的时候,动作极不协调,完全有失世界冠军的风范,但毕竟底子雄厚,很快他就进入了角色。25天后,李宁已经可以较好完成任务了。
对于点火与体操的区别,李宁说:“这是不同的发力,不同的运动量,下来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周身酸痛。”每次训练完之后,李宁都是全身大汗,而且由于在空中是侧身,右腿在上,下来后右腿就酸痛得不行,站立都要人扶。为了圆满完成点火,李宁在训练的同时,在饮食上也控制自己,他连续吃了一个月的粥。其一是为了减轻体重,其二是为了减轻胃部的负担。因为吃多了之后,训练时,安全带会把胃部勒得很痛。
在8月3日彩排时,出于保密的原因,李宁的点火被安排在3日凌晨2点。当他完成表演后,张艺谋有些不满意,他指出李宁在空中的两次侧身姿态掌握得不好,最后一两百米的跑步不好看。张艺谋让李宁合理分配体力,特别是在正对主席台时最关键,因为面对的都是贵宾,希望李宁“步子再迈得大点,要像跨栏一样,这样才漂亮”。
由于需要一个月的训练,李宁每次都很晚才回去,对于家人的询问,他说:“我跟我太太说过,在开幕式有个任务,但没给她说具体内容。”直到开幕式前三天,李宁的太太才知道丈夫就是点火者,而直到开幕式,李太太才发现,丈夫原来是去当“空中飞人”了。
靠绳子控制身体
我们昨晚看到的李宁是在空中奔跑的,实际上,他前进的动作是靠钢丝来完成的。
在鸟巢顶端有一圈圆形轨道,两根钢丝跟轨道连接,钢丝套在李宁身上,当钢丝沿轨道前行时,就带动李宁往前跑。
不过,李宁要在空中控制自己的身体,还得另外借助两根绳索。他在地面上是站立的,当他升到空中后,身体必须倾斜起来,做出往前奔跑的姿态。此时,他拉动身上的一根绳索,两根钢丝就长度不一,让他的身体斜起来。而当他跑到火炬前时,他拉动另一根绳子,让两根钢丝一样长,就能保持站立的姿势了。
本报前方报道组 北京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