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世界展开中国画卷--北京奥运开幕式诞生记(上)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15:13   北京日报

  只要想得到,就想办得到。在历时3年的征集、创意、制作过程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方案历经十余次推倒重来,删减、增改更是难以计数。2008年8月8日晚8时,4小时的华美绽放终于惊艳世界。

  昨晚,当李宁点燃主火炬塔的一瞬,挤满焦急人群的“鸟巢”主控制室顿时尖叫声、欢笑声响成一片,伴着泪水飞流,大家激动地拥抱、握手。

  终于等到了胜利的这一刻,曾经为开幕式付出的每个日日夜夜化作脑海中最深的记忆。

  画轴概念

  横空出世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体育场中央挖了个大坑,放进了水,给它起名为“爱琴海”。

  就是这一波水景成为这届奥运会的鲜明特征,让中国人倍加推崇,也成为张艺谋团队面前的一座高峰。

  北京奥运会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2006年3月29日,在正式接到北京奥组委聘书前18天,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张继刚、陈维亚和后来被聘为视觉特效总设计的蔡国强等核心创意成员,就在奥运大厦401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看13家优秀竞标团队的奥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它们是从2005年以来竞标的409件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如果没有各家挖空心思地竞标,就没有开幕式的精彩,现在的开幕式或多或少都有竞标团队的影子在里面。”陈维亚说。

  奥运会开幕式是4个仪式中的重中之重,有人也许想,当初只要把这么多家竞标中的好点子捏一块不就是一个好方案了吗?其实在追求“更好”的这些文化精英来看,创意并非那么简单,也不想有一天后悔还有更好的没有发现。张艺谋开会第一天就明确:“所有方案只能作为参考,包括我自己的竞标方案也撇开,要再想一个。”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天南海北地扯啊,什么狂想都有。

  “把体育场建成隆起的地球表面”;

  “搭积木,在场地里再搭一个‘鸟巢’”;

  “用升降台升起立体画卷,拉出很多光纤来”;

  “用毛笔写出一个大大的‘一’字,投影到场地中间,把‘一’撕开变成一个表演区”;

  “利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将场地与‘鸟巢’‘碗边’相连”……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野心大极了。一年之后才从空中落到陆地,慢慢开始务实。任何一个新人进来,再海阔天空,我们常常说你需要洗洗脑。”张艺谋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几天这样说起当时的情形。

  这期间,张艺谋正在拍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开闭幕式创意组成员就赶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与他聊创意。张艺谋每天傍晚起拍电影,夜里一二点拍完后,开始和开闭幕式创意组的人聊,一直到凌晨三四点,睡4个小时起来再继续开闭幕式的工作。正是在横店,2006年4月下旬,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提出了一个口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后来贴到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每个房间的墙上。也正是这句话无数次激励了每一位参与者在最痛苦、最艰难时挺了过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