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展示北京最美的微笑 记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们(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11:58   新华网

  谈到为何二人一起上阵担任志愿者,夫妇俩说:“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是我们的一个梦想。”这个印度家庭对北京已经毫不陌生了,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年之久。丈夫马工是一家美国驻华企业的职员,妻子在印度驻华使馆学校工作,他们有一个7岁的儿子。因为非常喜欢逛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儿子就以这个钟爱的字眼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字。如今,这个爱吃宫保鸡丁的印度男孩已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小“王府井”说:“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夫妇二人的分工有所不同。丈夫是北京奥体中心的现场服务员,妻子则是呼叫中心的专家坐席志愿者。马工会说中、英、法、韩语及印度语中的多种方言,莫妮卡也可以说三种语言。马工自信地说:“如果这些语言国家的观众来观看比赛,我为他们服务是绝对没问题的。”

  志愿者工作对马工来说并不陌生,他曾经在多个国家参与过志愿服务。2005年,美国遭受飓风灾害后,他就曾参与美国灾后的志愿工作。但马工说:“参与奥运会还是第一次,这次志愿服务机会非常难得,我和妻子都感到很荣幸。”

  谈到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时,妻子莫妮卡说:“太激动了,前一天晚上没有睡着觉。”2007年下半年,当北京奥组委公开招募具有小语种能力的社会人员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时,莫妮卡在丈夫的鼓励下报了名,没想到很快便有了反馈。根据考核和培训的表现,她最终被分配在奥运会观众服务呼叫中心工作。

  7月1日,奥运会观众服务呼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莫妮卡也成了首批上岗的志愿者。“之前进行过各种服务培训,所以我上手比较快。还记得第一个电话是问我奥运门票的信息,当时我特别着急,想赶快给她答复。她听出我是印度人后,特别理解我。”莫妮卡事后回忆,虽然第一天咨询的人不是很多,但那一天她很忙碌,一边忙着搜集各种信息,一边利用休息时间给一些志愿者讲解印度语中的俚语、特殊的表述方式,等等。

  她感慨地说:“突然间和那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感觉特别棒。我心里一直在想,我是一名奥运志愿者了,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世界各地观众服务,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海归”志愿者:希望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志愿服务

  8月18日一大早,北京海淀区科贸电子城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来了两位特殊志愿者: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博士后白贵荣和他的夫人樊凌雯。

  两位博士后带着全套的装备——包括最新的专业地图、笔记本电脑等,一到服务站点就忙碌起来。科贸电子城来往人员平时就很多,在奥运会期间,慕名来中关村购买电子产品的外国人尤其多。在服务中,两位博士后很快就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一会儿帮行人调试最新的相机,一会儿用熟练的英语为外国友人指路,一会儿从网站上查找最新的信息,忙个不停。

  为了把当志愿者的美好记忆带回美国,白贵荣还带了摄影器材,把自己和在站点服务的志愿者身影留在了相机里。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在美国的三年,无时无刻不挂念祖国和家人。在国外对志愿者也有所耳闻,没想到国内志愿者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奥运志愿者的工作开展得这么有序,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我要把这些照片带回美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志愿者,了解中国的志愿服务。”

  妻子樊凌雯在中关村的一家公司任总裁,她说:“我们公司团员青年有三十多人报名参加了奥运城市志愿服务,大家都抢着报名,而上岗机会有限。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中来,每人只能服务一天,所以大家都很珍惜每一次的上岗机会。我也是走了个‘后门’才把我们夫妻两个都报上名的。”

  “下一步我们公司团组织还要继续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让公司的所有青年都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樊凌雯说。

  在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的企业中,像白贵荣夫妇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仅集体报名的就有6000多人,已有200多人轮流参与了站点服务工作。虽然按规定每个站点志愿者的人数有限制,但许多人到周末就会来帮忙,经常出现中关村白领挤爆服务站点的情景……

  北京奥运会虽已闭幕,但志愿精神将长留人间。一名名志愿者将作为精神文明的播种机,把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撒到各个角落,传扬到四面八方。 (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