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光这一点上,就多花费约60万元人民币,”穆勇说,“但花费多少都‘值’,要发展射击运动,就必须要吸引一批热爱射击运动的固定观众群,培养一批对射击有着极大兴趣的‘苗子’。”
早在好几年前,“如何普及射击运动”就已得到各方重视。2006年4月,奥运冠军蔡亚宁亲自“试水”射击运动“半职业化”发展,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蔡亚宁射击俱乐部”。
俱乐部“以成人会员收费养青少年运动苗子训练”的方式,按照市场机制运营,在打造“射击苗圃”的同时,也在为这项长久倚赖举国体制运转的运动探索一个不同的运动员培养体系。
“俱乐部相当于专业队的‘二队’,不同的是,专业队需要国家拨专用资金,而我们是自给自足。孩子们的训练费用,大部分来自于俱乐部招收的成人会员。这样一来机制就‘活’了。”蔡亚宁说,成人会员一般每人每年缴纳3·8万元的会费,“每来一批成人会员,我们都会向他们讲述射击文化,以及如何欣赏射击比赛等等,培养射击运动的‘发烧友’。”
与一般的俱乐部不同的是,蔡亚林射击俱乐部又依托于河北体育学院,“进入俱乐部就相当于进入了专业队的预备队。”蔡亚宁说,俱乐部每年都会派出运动员到体院学习,学习出色者,既可选择继续深造,也可选择回俱乐部任教,“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人才循环机制,而且还能解决目前射击教练员缺乏的问题。”
中国射击协会经营部主任张志明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试水”射击运动“半职业”化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射击运动路在何方?
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志丹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射击项目是个传统的军事体育项目,中国对枪械管理相当严格,射击项目要达到像足球等项目的普及程度不太可能。
“但射击项目不改革不行。”高志丹说。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院长肖焕禹表示:目前,中国依然沿着“政府办竞技体育”的路线发展体育,而这种发展道路容易给予运动员以重压、也容易脱离观众。对于诸如射击之类以拼意志与心态著称的运动而言,压力往往将成为“金牌杀手”。
肖焕禹表示:目前,对于冷门项目而言,借助社会力量促进竞技运动项目发展是一条比较值得探索的路。就现阶段而言,政府和社会可以“联合”对冷门项目加以扶持,如由政府出有利政策、并从体育彩票等渠道加以资金注入,配以社会资金投入和管理,吸引不同层次的人群参与,“养苗”和“普及”两手一起抓,“这也是国外体育发展经营的必经之道”。
肖焕禹说:蔡亚林射击俱乐部等一系列市场化探索,虽其生命力还有待检验,但近年来的运转至少说明,在射击这种并不易推广的运动上,走半职业化的道路也并非全无可能。对于习惯了国家“全包干”的中国体育、尤其是一些冷门项目而言,这无疑是一条值得闯荡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