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奥运会不足5天。北京准备好了吗?
昨天全国奥运媒体联盟记者全面集中,开始了第一次统一行动——探访北京的地标。以此来全景描述北京,描述奥运,描述我们正在生存的国家,正在面临的生活。
1.天安门
华商晨报记者于志凯
天安门,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是北京的重要地标。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
北京奥运会开始前,主题为“舞动的北京”的天安门中心花坛已经完工。奥运期间,中心花坛设置地天安门广场最晚夜间12点前对游人开放,有关部门会根据广场游人数量实施管控。北京奥运新闻发言人李伟说,广场每晚暂时封闭,主要是维护广场上的花卉需要进入一些大型设备。
同时在奥运期间,进入天安门广场需安检。天安门广场从地下通道到地面交通,都安装了安检设施。
2.鸟巢
华商报记者孙元华
鸟巢已经成为北京奥运的一个名词。它的设计冲破了所有人的惯性概念。作为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场馆,这座内敛的建筑即将进行的是最为张扬的肢体运动。俯卧撑是内敛的健身方式,它把需要健硕的部位隐藏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鸟巢亦如此,透明轻巧,却又坚硬异常。远古般的赤裸,超现代的构架;西方的鲜明文明,东方的古老厚重。
3.奥运人家
现代金报记者贺艳
这是北京市第一家接待外宾的“奥运人家”——什刹海大金丝胡同12号,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现在的主人是荆继昌夫妇,7月30日,来自德国的彼德夫妇成了该“奥运之家”的第一批客人,他们一天的房费约400元。
4.簋街
潇湘晨报记者曹凌曦
这是北京老百姓对东城区东直门内餐饮一条街的称呼。这也似乎是北京饮食文化的标志。全长1442米的大街上,共有各种商业店铺150多家,其中餐饮服务业148家,为了跟上奥运步伐,簋街的菜谱也在跟随奥运变化,昔日的“豌豆黄”现改名为“金银牌蛋糕”,而“煮鳄鱼爪”也有了一个离奇的名字——“奥运手牵手”。
5.三里屯
燕赵都市报记者王伟宏
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之一,北京夜生活的标志,千年古都与异域文化碰撞的中心。奥运似乎没有给这里带来太大的变化,三里屯入夜后依然灯红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