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开幕不足五天 老记齐动访地标读奥运(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4:01   大河报

  6.水立方

  青年报记者陈宏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与鸟巢一起,成为奥运新建场馆的典范。

  7.五棵松

  大河报记者吴战朝

  梦八和姚明是这里的重点。姚明正在恢复中,没有金牌压力的他日子明显比刘翔好过。梦八现在还在上海热身,新闻已经一大把。50元的门票被黄牛党炒到5000元,连布什都要开口搞门票,这就是梦八和姚明的魅力。斥资4.2亿元改造过的五棵松是他们的T型台,这里拥有600个监控摄像头,你想要在这里零距离贴近巨星,难度不小。

  8.央视新址大楼

  重庆时报记者赵映骥、江静

  奥运转播,版权很重要。没有版权,哪怕是做新闻和专题,规矩都一大把。有版权的当然是央视,他们将在新台址、现台址和国际广播中心(IBC)设立报道中心,七个频道全天转播奥运会,规模空前。

  9.首都博物馆

  新文化报记者郭雍皓

  奥运期间的首都博物馆非常忙碌,7月至10月,金缕玉衣、人面鱼纹彩陶盆、秦始皇陵兵马俑、T形帛画……全国27个省市、70余家博物馆的近千件文物珍宝将在此汇集。

  10.湖广会馆

  武汉晨报记者曾晶

  雅座包厢,品茶赏戏。这是湖广会馆出现在奥运纪录片“北京欢迎你”中的画面。

  湖广会馆是历史,至今已历时201年;它是传奇,孙中山曾在此成立国民党;它是文化,梨园珍品、京剧古迹,“文昌阁”特辟为北京戏曲博物馆展厅;它还是美食,会馆的私房民间菜,享誉京城。奥运来了,湖广会馆的现代味也越来越浓。

  11.奥运支线

  今日早报记者汪

  用奥运地铁支线,来描述北京的奥运交通,似乎很贴切。这是北京最精致的轨道交通线,一站一景的艺术风格,奥运深入每一个角落。奥运支线7月20日开通,但奥运期间不对普通市民开放。持证记者和运动员的体验式乘坐,让这里经常一个车厢只有一两个人。换句话说,奥运地铁支线实际上就是一条地下的奥运专用车道。北京路面上的奥运专用车道具有非常明显的标志。为了保持畅通和改善空气质量,北京限制了私家车出行的力度逐步加大,公交和地铁的压力相应增大。

  12.西单

  华西都市报记者阎雯雯

  来这里逛街购物的人们总是大包小包地将“战利品”提回家。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这里几乎已经找不到能够造成白色污染的一次性购物袋,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环保购物袋成为了新宠。明亮的蓝色,耀眼的绿色,鲜艳的橙色……这些可再次利用的购物袋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了与“绿色奥运”相融合的一种时尚。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