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用火药“炸”开的艺术存在
标志性的花白短发,缓慢悠然的语速,间或闪现的泉州口音……蔡国强给人的沉稳感觉,与他喜欢“玩火”的性格格格不入。
在蔡国强童年记忆中,让他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福建家乡烟花燃放时的声响。从远古开始,中国人的生活和火药、爆竹息息相关。婚丧嫁娶,生老病痛,烟花爆竹表达喜悦、驱逐妖魔的心愿。如果你在哪里听到炮竹声声,那么一定有着关乎中国人的事件在发生。就像宣告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爆炸性出现一样,蔡国强用火药、用火药不拘一格的热烈的美,“炸”开了他在世界当代艺术中的存在。
2005年,蔡国强和他的团队从13个竞标企业中脱颖而出,从此开始了艰难但却快乐的“2008寻梦之旅”。“北京奥运会终于可以让我不再以第三者的角度旁观奥运,品头论足”,这个身份的确认令蔡国强很是自豪。
开幕式里整个焰火加起来持续16分38秒,这是璀璨的16分钟,令人心绪难平的16分钟,令人荡气回肠的16分钟,而为了这短短的16分钟,蔡国强和他的焰火创意小组花了近3年的时间。为了这短短的“视觉盛宴”,蔡国强的焰火设计小组在3年的筹备期间,过着夜以继日、昼夜颠倒的生活,光是大大小小的会就开了3000多次。今年7月,开幕式方案审查后被要求增加焰火。此后,他们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焰火的控制,远比想象的要难。“以前的图案打到空中,可能是正的,或者是歪的,高度、角度都没法控制。我们这次则力争达到——我们把图案定在哪里,焰火就打到哪里。要特别在发射上下功夫,比如,控制焰火弹出筒的速度和整齐度”。再比如,“笑脸的焰火要求这几十个弹的每一个弹都要打到适当的位置,才能看到一个笑脸的形状。这个简单的结果,是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开发才达到的效果。”他说。
为保护鸟巢顶部的防护膜,蔡国强和他的团队特地筛选了低温低亮光的焰火。“鸟巢”的半开放性结构也给焰火表演带来挑战。蔡国强说:“以前进行焰火表演的体育场没有檐,场内的观众可以看到整体的焰火效果,但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到场内观众的视线,并充分照顾到场内外的互动。”这些,都给焰火的制作凭空增添了难度。
这些焰火,除了使用喷泉、花束、罗马烛光、盆花、礼花弹等传统烟花品种外,还使用了世界首创的膛压发射技术——芯片礼花弹、特效造型礼花弹、微烟焰火等新型烟花品种。直接参与的人员包括安装、燃放、指挥、监管和保障人员,总计达到600人。
然而,“就像中药,效果好不好,要喝完了才知道”,蔡国强如此这般表达他钟爱的火药艺术。“火药创作就像按快门,是一次性的,要非常谨慎,不像画油画,不好了可以再改”,蔡国强是一个擅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火引、异国文化为导火线,点燃文化对话新领域的艺术家。
蔡国强的标识意义
蔡国强的艺术表现领域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当代前卫的艺术范围,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药、风水等引入作品。从1995年起,《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草船借箭》、《你的风水没问题吗?》等作品相继问世,“蔡国强”这个名字开始在国际艺术界引发反响。1999年,蔡国强获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从而成为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注目和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
1999年,蔡国强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成为中国文化界在国际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艺术家,该奖也是中国艺术在国际大展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8月19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蔡国强大型个人回顾展”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蔡国强充满中国意象的作品的成功和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发生位置改变有着密切关系。
蔡国强的成就由此成为一个标识,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步得到世界的肯定。
数字解读
-北京全市共73个焰火燃放阵地
-开幕式焰火总数量达43000发
-开幕式整个焰火持续16分38秒
-直接参与焰火燃放人员达600人
蔡国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留学日本国立筑波大学综合艺术研究室,后移居美国纽约。曾获“日本文化设计奖”和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超国度文化展本尼斯(Benesse)奖、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美国欧柏特艺术奖。2001年全面负责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设计。2005年起负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