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那时候的一些事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老师们会组织我们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姚琳说,一年后,业余体校的教练来幼儿园选人,郑教练对她说:“你跟着我训练吧!”一句话使她跟随教练训练投掷项目达15年。“那时我身边练体育的人很多!”
常年的体育训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每天放学后,姚琳都会步行到体育场,训练结束后,早已等候的父亲用自行车将她接回家,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多年的体育锻炼,造就了姚琳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性格,也使童年的姚琳就赢得了多块省内奖牌。由于身高原因,姚琳最终放弃了专业训练而到大学学习。说起这段十几年的体育生涯,姚琳和家人一直引以为豪。
近日,记者采访了许多家长,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在这个有着“冠军氛围”的城市里,让孩子参加体育训练是件光彩而值得的事情。
如今,当年与姚琳一同训练的队员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训练馆。体育训练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代代相传的一种生活风尚。
已有20多年历史的保定市体育幼儿园,依然保持着长久的活力,设置的训练项目有游泳、乒乓球、体操、田径、武术等。牛剑锋、白杨、王婷婷、范晔、张尚武等体育明星就是从这里接受体育启蒙教育,最终走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体操
体操馆内的“小丫”
200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定工作中,保定市的第一体育运动学校、第一重点业余体校、第二重点业余体校及河北省游泳跳水学校同时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作为一个地级市,同时拥有4家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基地,这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居首位。
如果你向一些保定的老百姓打听“一业校(第一重点业余体校)”、“二业校”,他们可能会有些发懵,不知道地址。但如果问起“体育场”在哪儿,几乎人人都能指出方位。有些人还会忍不住说:“我以前还在那儿练过呢!”
其实“体育场”也是保定市第一业余体校的田径训练场地。
在体育场的西南坐落着柔道馆、乒乓球馆、摔跤馆及游泳馆、体操馆等业校训练场馆。
昨日,在宽敞、明亮的体操馆内,记者看到,十几个小女孩身着练功服,有板有眼地练习着前滚翻、侧滚翻等动作;平衡木上,稍大一点的孩子像小燕子一样腾起、平稳落下;近门口处,几个小女孩依次跳过踏板,在空中做出高速旋转动作。
北墙上,五星红旗与范晔、范红斌两位体操世界冠军的照片格外醒目。南墙下,几十名家长坐在长凳上,认真观看着孩子们的训练。
苑女士每天都要送外孙女丁天资来训练。当年小天资被教练挑选出来,让家人很是兴奋,“没想到孩子是练体操的料儿!”从孩子开始训练的那天起,家长们便开始“全职”陪同。姥姥、奶奶、阿姨、婶婶,亲戚们一有时间,都乐于担起这个长期的陪同重任。“如果将来能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再辛苦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