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刚到北京那几天,听说自己是马拉松赛场最老的运动员,萨塔因不以为然,“53岁算老吗?我还可以再跑20年。”
白发暮年心犹壮,问天再借五百年。踏上奥运会的战场,和年轻人在一起拼搏,就是比金牌更亮的荣耀。没有金牌的老将———百战沙场碎铁衣
代表人物:中国射击手谭宗亮,37岁;瑞典乒坛“常青树”佩尔森,42岁
决赛只有十发子弹。第一枪打响后,以头名晋级决赛的37岁中国“老枪”谭宗亮,看了下自己右前侧的小电子靶,“7.9环”!全场一片寂静。
谭宗亮没有慌乱。二发、三发……最后一枪显示出“9.2环”。
奥运四朝老将谭宗亮终于圆了奖牌梦,在男子50米手枪慢射中,面对众多“80后”选手的强硬挑战,这位“爸爸级选手”收获自己首枚奥运奖牌———铜牌。
谭宗亮是奥运的“三朝元老”,连续征战过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但均无任何斩获。这对于拥有26年射击运动生涯,一直为奥运梦想不懈奋斗的老将来说,命运真的有些残忍。但他没有轻易放弃。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谭宗亮看上去异常平静,就像刚刚和年轻队员“打靶归来”。当记者问“还会继续在奥运赛场上拼搏吗”,谭宗亮双眼一下子蓄满了泪水,“如果祖国需要……”他说不下去了。
奥运的战场上,拼搏永远比胜利更重要。只要曾经顽强地战斗过,就没有失败者。
42岁的瑞典乒乓球老将佩尔森,这位连续和几代中国乒乓国手较量过的老将,仍旧奋斗拼杀在北京的奥运赛场。8月20日,在乒乓球男子单打第2轮的比赛中,他以4:2战胜塞尔维亚选手卡拉卡舍维奇,晋级32强。
佩尔森的目光里写满了坚毅。他知道,每一场比赛都是残酷的淘汰赛,而对手都是近年来涌现的天才少年。
就在北京,佩尔森和38岁的比利时选手塞弗、39岁的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接过了国际乒联颁发的特别奖,这是对他们20年来在奥运会上的坚持不懈最好的嘉奖。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乒乓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至今,这三名老将参加了全部六届奥运会的男单比赛,成为名副其实的“六朝元老”。尽管他们都从未登上过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个奖。20余载的奉献,那几乎是人生1/4的时间。现在还留在球台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吻过金牌的老将———而今迈步从头越
代表人物:加拿大剑手栾菊杰,50岁;“跳水沙皇”萨乌丁,35岁
萨乌丁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跳板上,熟悉的是一池碧水,陌生的是新一茬对手,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足足超过20岁。
走板、起跳、腾空、入水———依然标志性光头,依然笑容可掬,依然实力不俗,唯独岁月的痕迹过于明显。这位奥运五朝元老、前奥运冠军,无论从动作难度,还是从完成质量上,都已经不复当年了。不过,他的劲头依在。继双人跳板中凭借最后两跳发挥,摘取银牌之后,8月19日,在单人3米跳板决赛上获得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