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风采:用微笑和服务感动世界(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8:32  新华网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风采:用微笑和服务感动世界(图)

  6月30日,首批城市志愿者代表展示录用通知书。当日,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向社会正式发布了500个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奥运专电(记者李江涛)从6月5日开始,奥运志愿者彭惊妮每周都要有五六天来到北京老年医院,自愿护理正在这里接受救治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他们中不少人身体有伤,心灵受创,听到点儿声响便会惊恐万状,以为又地震了。彭惊妮要为他们一遍遍地喂饭、翻身、输液,还要不厌其烦地陪他们聊天、说笑、交谈,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身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26岁的彭惊妮在这里每天要工作8小时,但没有任何报酬。今后的几个月里,预计还将有数千位与她一样的志愿者每天为地震伤员服务。他们中有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也有教师、医护人员,还有大学生和酒楼的员工。

  作为即将上岗服务的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彭惊妮觉得志愿工作的辛苦算不了什么:“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能发挥自己的所学为奥运会贡献力量,非常有意义。”

  作为奥运会的基石,志愿者是一届成功奥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在即,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已经整装待发,展开双臂笑迎五洲四海的宾朋。

  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到奥运会志愿者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关爱他人、古道热肠,“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人们所广泛认同。

  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志愿者”一词来自英文Volunteer,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者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和体系。从事志愿服务已成为这些国家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出现在中国还仅是近30年的事情。在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看来,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近年来,国内志愿服务正以超越人们预期的速度发展,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分别从事着农村发展、环境保护、扶弱助残、帮扶助学等不同领域的服务。以志愿服务为基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全球体育文化盛会,必将大力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将向世人展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的璀璨文化、时代风貌、博大胸襟和民族素质。

  “80后”“90后”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提到“80后”“90后”,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个人至上、不关心他人、怕苦怕累”等负面形象。但经历了选拔、培训、测试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洗礼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却令世人刮目相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