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千金一诺北京践约--北京奥运会筹办七年间(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08:23  新华网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北京奥运会圣火成功登顶珠峰,“祥云”火炬第一次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烧。全世界目睹了这一人类伟大的壮举……

  当所有人都在欢呼的时候,火炬燃烧系统副总设计师邵文清悄悄躲在一边,给妻子发了个短信:我们成功了!

  2007年1月,为了给珠峰特制火炬做低温实验,邵文清和同事们来到了零下40摄氏度的黑龙江漠河。实验是在漠河县西林吉镇一家宾馆的仓库里进行的。仓库里弥漫着浓烈的腌菜味,有几只老鼠时常出没。晚上邵文清他们做实验,经常与老鼠“大眼瞪小眼”,邵文清笑着回忆说:“倒也不寂寞。”

  今年7月8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代表团对北京进行了一周的考察后,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说:“在北京,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兴奋与期待。这座城市的准备工作令人惊奇地已经全部完成。高质量的场馆,详细的赛事计划,为未来盛会的举办打造了一种黄金级别的规格。主办方实现了他们的承诺,国际奥委会对此深信不疑。”

  北京,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

  挑战

  举办奥运会,堪称现代社会最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整体考验。奥运会之所以要提早七年决定举办城市,正是考虑到举办奥运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对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中国而言,要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只有直面挑战、克服困难、破解难题,北京、中国才能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

  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奥委会对每届奥运会的举办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北京作为国际奥委会授权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举办工作必须完全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和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筹办工作是否达标和到位,须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来定评。

  安保是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要破解的最大难题。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曾有过惨痛教训。北京借鉴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最适宜北京奥运会的安保方案,培训精兵强将来组织实施。

  奥运会召开前不到两个月,一支由75名特警队员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安保精锐部队,被正式命名为“蓝剑突击队”。这些特警队员臂章上面由“蓝剑突击队”文字和两把利剑的图案组成。他们的队长朱炳文曾经是一名跆拳道世界冠军。经过他七年训练的这些特警,现在个个身手不凡。不过,朱炳文一旦回忆起这些特警们入队时出的不少洋相,还是忍不住要经常拿出来开玩笑。特警队针对到“鸟巢”钢结构顶部布点进行专项训练时,恐高的警员一站在上面头就晕,两腿发抖,手脚冰凉。“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自己通过一次次训练加以克服。”一位目前已能在“鸟巢”上健步如飞的特警如此说。众多北京安保的骨干们,就这样百炼成钢。

  为了避免炸弹预埋在水泥中并在建筑完工后引爆的类似事件重演,奥运场馆的安保工作从建设之初就同步进行,组织者向所有奥运建筑派出安保负责人,对进入建筑工地的每一车土都进行安全检查。对这种超常规的严格措施,国际奥委会安保专家评价说:“北京的做法非常明智,非常有远见。我们将向国际奥委会建议今后奥运会举办城市都能借鉴这一做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