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巢”建设者吐露心声:世界级建筑难题没有先例(2)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0: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焊接许多大构件时,焊工们只能在几十米的高处采用仰焊。焊工钟海文说,“施焊时,哪怕滚烫的焊花掉进脖子也不敢停止焊接,否则会出现裂纹、夹渣等质量问题。” 2006年8月底,施工单位对“鸟巢”主结构进行合龙。按设计单位要求,合龙温度为19摄氏度正负4摄氏度,北京8月深夜至凌晨的气温符合要求,他们就将焊接合龙的时间定在凌晨2时。 2时整,穿戴防护服的焊工们各就各位,进行对称焊。他们有的躺着焊仰缝,有的蹲着焊平缝、立缝,个个精神饱满。看到紧张有序的焊接施工场面,潘民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连续焊接9个小时,“鸟巢”钢结构顺利合龙。经超声波检验,“鸟巢”焊接的合格率达100%。 2000张照片记录历史 邱德隆,39岁,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副总工程师。 在邱德隆的电脑中,储存着2000多张照片,他的这些照片中有不少是记录“鸟巢”建设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毛病”。 近5年过去,“鸟巢”渐近完美了。 回顾这些年参与“鸟巢”建设的经历,邱德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个大跨度建筑,从钢结构到膜结构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每一步,无不是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建筑难题。 “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没有软件……所有的一切,只有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 “鸟巢”42000吨钢结构主要由24个桁架柱支撑,在受力最大的6个桁架柱的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种叫做Q460的高强钢材。这种钢材在国内建筑钢结构中是首次使用,其焊接技术处于空白。作为分管“鸟巢”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负责人,邱德隆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一道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在经过100多项次试验后,梳理出上万个数据,最终攻克了Q460钢焊接的技术难题。Q460钢材在“鸟巢”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参与建设‘鸟巢’就如同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样,破解这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绝对就是一场场重量级比赛。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个一个去战胜它,直至进入决赛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邱德隆说。 中方总设计师的感慨 李兴钢,39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体育场中方总设计师。 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几乎就是“鸟巢”工作室:桌上是“鸟巢”模型,墙上是“鸟巢”图纸,架子上一摞摞放着“鸟巢”资料。 1969年出生的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2003年初,李兴钢作为中方总设计师赴瑞士,参与后来被称作“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设计。 “创作‘鸟巢’是一个不断推敲与求索的过程。我们最大的设想是,让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回归体育建筑和人类体育活动的本质,也就是以竞赛和观赛、以运动员和观众为本。”李兴钢说,现在许多人关注“鸟巢”外面的钢结构,但设计却恰恰是从内部,从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赛场和看台开始的。“‘鸟巢’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当代的、独特的,但它不是设计的原因,而是设计自然延伸的一个结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