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鸟巢”建设者吐露心声:世界级建筑难题没有先例(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0: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出任“鸟巢”中方总设计师已5年多,“中间巨大的压力是必然的,这源自于责任。”李兴钢告诉记者,最紧张时,他和同事们基本在晚上9点多才有空隙吃晚饭,深夜睡下,脑子里老静不下来,一到凌晨两三点就醒了,折腾到五六点才又睡去。

  “对我们许多设计与建设者而言,‘鸟巢’就像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既充满爱,却也总是挑剔的。但我要说,‘鸟巢’基本完美地实现了我们心中最初的设想。”

  当好“后勤大管家”

  那和利,45岁,北京新奥集团商贸公司经理。

  那和利一家与奥运结缘是在7年前。2001年7月13日下午,经村民无记名投票,他当选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洼边村十四大队队长。当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那和利祖辈居住的村庄成为奥运场馆建设规划用地。当队长后不久,他所在的洼边村就接到全村搬迁的通知。那家是满族,也是洼边村的大家族。那家祖辈17代老小都在这里生活、劳作,故土难离。老党员、老支书那忠坚定地对儿子那和利说:“国家的事是最大的事。你是队长,咱家就带头搬吧!”

  2002年8月,他家第一个搬走,全村500多户不到两个月全部顺利搬迁。

  在村里做了两年拆迁善后工作的那和利,2004年来到新奥集团所属的商贸公司,负责为奥运场馆建设者提供后勤服务。

  几年里,他从没休过节假日,就连除夕夜都是在工地度过的。为当好奥运工程的“后勤大管家”,他经常跑到工地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还需增加哪些服务设施,怎样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那和利与同事们在奥林匹克中心区相继开办了平价超市、大食堂、IP电话厅、网络教室、免费图书室等,还专门辟出6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为农民工放映露天电影。

  随着奥运会开幕日一天天临近,“鸟巢”等重大工程也竣工在即。眼下,那和利更忙了。他指着桌上那本厚厚的《奥体中心交通场站运行计划》说,“我们要逐渐从为奥运工程建设者服务转向为赛时服务。这个场站建好后,带道车、媒体车等车辆的停放、维修,安全检查等后勤保障都得管,许多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