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兆致回忆奥运赛场“骑士精神” 离开击剑从0开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17:29  南方人物周刊

  “运动员给人感觉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这不代表全部人。我们曾经站在塔尖上的人是很有想法的,而且很有素质”

  林珊珊

  2004年雅典奥运会。董兆致击完最后一剑,在人们灼热的目光中洒脱离去。然而,真正的告别并非如此优雅。当时他抑郁寡欢,感到前程一片渺茫。几年之后再谈起三剑客之时,人们唏嘘不已,王海滨上任国家击剑队教练,叶冲是上海虹口剑校副校长,而董兆致经过三年的奋斗,终于在广州天河区体育局少儿业余体校当上副校长。根据媒体的描述,在退出体坛后很长一段时间,他贫困不得志。有人把原因归于他性格过于耿直,有人则认为他始终沉静而儒雅。

  在烦闷的阴雨天,我带着对一个剑客的悲情想象见到了董兆致——当然,事后证明,现实并非完全如此。

  起初,董兆致坐得端正,声音低沉,极简洁地回答后,便直直盯着你。慢慢地,他架起脚,讲到激动处他不时爆出几句粗口,然后,耸耸肩顽皮一笑,缓缓抽上一支烟。

  他认为自己命途坎坷纯粹是“人为”,“这是对人才的不尊重”,“怕我回来天河区体校就把人家的位置给抢了”。单位有人说他高傲,太拿自己的贡献说事,他理直气壮,“我就是牛了怎么样,该牛时就要牛,这些人吃什么醋,眼什么红啊。能比吗?有能耐他们也拿世界冠军,我也羡慕他们,绝不在他们背后搞小动作,这就是运动员的个性。”

  他谈起许多往事,许多“黑幕”,许多人情冷暖,回忆却不断被现实的琐事所打断:一个上午,他接到五次打错的电话,他总耐心向电话那端重复正确的号码。人们在他的办公室进进出出,他既盖章,也搬东西……虽然学校没有办学场地,只能在体育局设一个办公室,虽然这个副校长没有人手可调配,“和打杂也没什么区别”,可相比起过去二十年,他还是喜欢现在的生活。从前,他太盼望有双休日节假日,太想拥有安稳的生活了。

  事实上,他并不喜欢过多回忆,因为付出太多,回报太少,“痛苦的回忆就让它随风去吧。拿了奥运亚军没有了母亲,为了奥运银牌没能陪在妻子旁边看着女儿出生。这是一辈子的痛。”

  可是,一切仍“牢牢记在脑子里”。

  回忆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董兆致感到很狼狈。那是1996年,由于翻译没有把比赛时间调整的事宜及时通知他们,该比赛时董兆致和他的队友还在睡觉。结果,没有洗脸,没有刷牙,便匆匆上了战场,比赛最终在稀里糊涂中输了,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四年之后,董兆致再战奥运,一次进攻中,对方故意侧头,碰到董兆致的剑尖,一时血流如注。剩下的时间里,董放弃主动进攻,只保持基本的剑步直至比赛结束。尽管这是教练的战术安排,最终只获得银牌,这场比赛却让董赢得最热烈的掌声和“骑士风度”的赞誉。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年初,他听到了母亲患肺癌的噩耗,奥运会不久之后,他将失去母亲,将为琐碎的现实生活奔走奋战。

  奥运会后回到广州的董兆致在母亲的病床前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20多天。作为奥运亚军,他盼望分得一套房子,却未能如愿。为了房子问题,他愤愤不平,“全运会冠军有房子分,奥运会亚军却没有房子分,奥运会亚军难道比全运会还低一等吗?为什么?有没有文件规定?全运会和奥运会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归根到底是人为。有成绩时我是省击剑队的旗帜,退下来就当我是棋子,要用你时还得哄着你。02年亚运会中心要求我复出比赛,我说行,但要解决房子问题。后来中心主任说只能争取给三分之一,还要我自己去找局长谈,所以每天只能中午一点钟练到三点钟,三点钟后一身臭汗去找局长,天天找,希望有答复。到最后是省体育局三分之一,石牌村和石牌街三分之一,天河区政府三分之一,解决我的房子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