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坚韧黑色面孔贯穿奥运历史 贫瘠高原却是中长跑王国(3)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10:08 东方体育日报
改变,为了奥运 背井离乡,饱受非议,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所以更多的肯尼亚长跑人才还是安于自己的这个国籍。 迪莫斯·契普盖特,2005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冠军得主,就是经由俱乐部体制培养出来的一位世界级选手。除了出国参赛的日子,他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埃藤度过。“付给俱乐部15%的佣金,我觉得这是很应该的。是他们让我有了系统训练的机会,然后还把我送出去参赛。” 对于习惯大都市的人来说,肯尼亚长跑者的生活简直有点像是苦行僧在修行。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卧室里,没有电视、电脑,每天的伙食又几乎一成不变:米饭、土豆、玉米、木瓜、牛奶和牛肉汤。虽然在大裂谷附近有一处还算像样的训练场,但其实绝大部分人是把车辆穿行、尘土微扬的公路当作了跑道。 但是,在这一派蓬勃运动着的背后,肯尼亚在国际赛场上的满足感却不复当初。“现在的肯尼亚人是参加大奖赛的运动员,而不是参加世锦赛、奥运会的材料,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挣钱。”1991年东京世锦赛男子5000米冠军利莫评论道。高密度地参赛,不断地赢取奖金,经纪人在一流选手的身上不断计算着最大化的收益,于是,当肯尼亚需要这些选手披挂上阵,为国出赛的时候,他们要么已是强弩之末,要么就是被撺掇得不愿和队友合作。 肯尼亚田径协会从2006年开始,他们就加强了对体育经纪人的监控,把那些过分“压榨”的人除名,同时也对本国选手的赛季计划加强了关注。今年5月下旬,肯尼亚奥委会出资近两百万先令(约合3万多美元),帮助肯尼亚田协在首都内罗毕和埃尔多雷特建立了两个奥运训练营——这是该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国家建集训营。自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埃塞俄比亚的金牌总数都一直压着肯尼亚。作为东非大陆上的一对长跑“死敌”,肯尼亚人一心想在北京奥运会上打场翻身仗。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 章丽倩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