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子射箭个人赛冠军张娟娟做客《杨澜访谈录》(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21:54   新浪体育
女子射箭个人赛冠军张娟娟做客《杨澜访谈录》(2)
图为杨澜和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个人赛冠军张娟娟

  杨澜:反而有一种动力。

  张娟娟:我躺在床上想,我下午怎么打,整个比赛过程第一步先对谁,第二,第三,想象自己赢得比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就感觉应该说下午的比赛,按照自己预想的去进行的。

  杨澜:真的吗,那么大的本事,其中尹玉姬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朴成贤在四年前雅典奥运会也是的十环,团体赛冠军。面对她们没有一点点担心吗?

  张娟娟:面对第一位对手的时候,我信心挺足的,我战胜了她,还是有点底气。

  感谢对手

  杨澜:到尹玉姬呢?

  张娟娟:尹玉姬的时候,就感觉我一定要跟她拼,拼到低,不能放松自己,就是一种挑战。因为我在法国输给她了,其实当时自己有机会,可是没有把握,这次等于来报仇了。

  杨澜:对待第二位选手有报仇的。

  张娟娟:应该感谢对手,她给我这种刺激,发挥的这么完美。我一上来,上来就三个十环。

  英雄相惜

  杨澜:半决赛的时候,心理防线就被你给打破了。当你赢了以后,我知道你跟朴成贤过去就认识,她有没有来祝贺你。她难过吗?

  张娟娟:祝贺过,但她心里应该是很难过的,因为毕竟最后是输在她的手上。如果倒过来压力还没有那么大,她最后一个,必须拿下的一个角色,自己会换位思考,站在她的角度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其实朴成贤是我很敬佩的一位选手,因为她是各种比赛得冠军都有。而且为人上,做事什么,都是比较不错的。

  杨澜:所以也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张娟娟:值得欣赏。

  三:人箭合一 东方女子诠释箭术风情:

  中国人从来就不会对射箭的意境感到陌生。从后羿射日到《射雕英雄传》,从塞外将军大雪满弓刀到文人苏轼西北望射天狼,大漠孤烟百步穿杨,那是多少有着英雄情结的人从孩提时就追寻的梦想。在现代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射箭,这项将力量与精准、礼仪与规则完美结合的运动,在以文化厚重与技巧灵活而见长的东方国度,在中韩比肩而行的较量中,在东方女子轻盈的指尖和坚毅的目光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杨澜:韩国人把射箭的艺术上升到一个哲学高度,人和这箭合二为一,整个运动都在同一个节奏上。就是这种心理的感应和箭的融合,你是怎么练的?

  张娟娟:我感觉到练到一定程度上就会有那种感觉,这个弓跟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怎么说?应该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吧。

  练腕力

  杨澜:你第一次摸到弓箭的时候,已经14岁了吧。

  张娟娟:14岁了。第一天训练的时候,就一个人在那儿站着,站姿,徒手摆动作,而且一站站好几个小时。慢慢地经过自己的力量,力量的增长,慢慢地才接触到弓。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