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羽谢中博/郭振东:是搭档更是无话不谈的兄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09:00  《羽毛球》杂志

  公元2008年5月18日,印尼塞纳扬体育馆座无虚席,看台上“中国加油,四川雄起”的白色横幅为汤杯决赛渲染上了些震撼人心的悲壮。谢中博——,川将谢中博用一记大力劈杀了结了苦战三局的比赛,拿到了冠军点,慰藉了远在天边的同胞的亡灵。还没来得及发泄心中的狂喜,谢中博、郭振东就被扑上来的队友和教练重重地压在了最底下,那是他们庆祝汤杯三连冠和第七次捧杯的最直接方式。

  2004年,奥林匹克回到故乡,22岁的谢中博和20岁的郭振东开始了首次配对;20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他们来到了共有的第五个年头。从主力队员陪练到国家队第二男双,分分合合、坎坎坷坷,他们并没有始终如一的计划,没有令人动容的不离不弃。如果说谢中博、郭振东在波折之后仍能肩并肩走进奥运赛场更多地缘于岁月的痕迹,确实有些露骨,或者说残忍。但事实就是这样。也因为这样,他们心中才会饱含珍惜。

  2004年,波兰小试牛刀

  对于国际体坛来说,2004年约等于雅典奥运会;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2004年8月前的一切备战都要围绕着即将在奥运会上登台亮相的运动员。由于谢中博和郭振东的打法都比较积极、有力,他们便成为了打法同样有力的男双主力郑波/桑洋的陪练。当时,进入国家一队两年多的谢中博和郭振东每天都要模仿男双组主要对手的技战术。同时,他们还肩负着另一项任务——寻找更为适合的搭档。

  当年的福州集训,除主力队员外,男双教练组对所有配对进行了调整。重组前,当时的男双主教练汤仙虎征求了每一名队员的意见。四年后的今天,郭振东仍记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我第一个选的徐晨,因为他是和我一起从单打转过来的。觉得谢中博个子高,配合起来应该比较互补,就把他放在了第二位。”但汤导好像更看好郭振东的第二个选择,于是便有了他和谢中博在波兰一役的小试牛刀。

  2004年3月,法国和波兰两站国际羽毛球公开赛是谢中博和郭振东搭档后在国际赛场上的首次征战。临行前,汤仙虎给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必须拿个冠军回来,否则就拆对!当时,已经配合两个月的谢中博和郭振东深知这次比赛的珍贵,低级别比赛几乎没有高手参加,也在暗暗成全着他们的首次国际比赛之旅。只是一切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

  在法国,第一轮力克韩国组合后,谢中博和郭振东意外地输给了丹麦一对表现平平的队员。至于失利的原因,不是实力差,而是经验欠缺。谢中博回忆说:“那次输得真的很快,然后就想,完了,没机会了,回去就要拆对了。”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把沮丧带到百里之外的波兰。

  决赛的对手是波兰本土选手。还是因为缺乏经验,忙乱的谢中博和郭振东很快输掉了第一局;第二局好像依然看不到希望,0比10的比分预示着他们即将拆对的命运。就在现场观众认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再次提起那次转折时,谢中博好像瞬间回到了决赛现场,他兴奋地描述着:“打着打着,我们突然看见了挂在场馆墙壁上的印尼名将西吉特/陈甲亮的照片,当时我们都非常崇拜西吉特。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一眼就转换了我们的紧张气氛,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赢了。”

  当时的情景是否有如此的戏剧性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波兰成全了谢中博和郭振东,这足以让他们每次提起那次夺冠都身临其境。谢中博和郭振东说:“我们永远记得那一次。”因为没有那一次,他们随后四年的一切可能都无从谈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