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交优先:20年后理想方照进现实(3)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11:48   京华时报

  锁定公交优先

  2003年10月28日,北京市交通委开始通过媒体,向世人表达改善交通拥堵的决心和成功服务奥运会的信心。

  当天,他们宣布,北京将在奥运会前投入1800亿元,出台七大举措,全力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状况,以高质量的交通来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刘小明公布了建设计划——2008年之前,北京要把目前9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300公里,把目前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发展到890公里……

  2004年2月10日下午,北京市交通委专门召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找到的疏堵“良方”。

  当天,刘小明说:“北京未来将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调整空间布局,缩减城市中心区功能、人口,建立新城;二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北京市政府开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这个二十多年前就被段里仁建议过的政策,如今真正成为了北京的行政方向。

  从那时起,北京开始了分5年5个阶段的疏堵工程。

  头疼的私家车

  不过,这些刚刚拉起的“战线”,并不能马上就显现作用。2004年7月10日下午,一场暴雨袭击京城,北京再次陷入噩梦般的交通大瘫痪。

  反思交通瘫痪原因时,一些人士认为是北京的机动车太多,他们提出要控制北京机动车的增长,并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尽管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2003年的26%上升到30.2%,但私家车出行比例增长更快,达到29.8%。

  而当年,东京、巴黎等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0%—80%,其中轨道交通又超过一半。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2004年,北京只有114公里轨道交通,三环路上300路公交的乘客常常抱怨被挤成了“相片”。

  未能提供足够地铁服务和舒适公交服务的有关部门,并未采纳限制私家车增长的建议,但开始倡导市民减少使用私家车。

  刘小明曾公开说,东京的小汽车保有量要远高于北京,但其占出行总量的比例只有10.2%,人们在日常出行中更多的是选择公共交通。因此希望北京市民在出行中,尤其是日常通勤出行中能够选择公共交通。

  这样的倡导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背景下,未能奏效。2007年5月,北京机动车突破了300万辆,其中私家车218万,这个数字现在每天仍以1000辆的速度增长。私家车出行比例一度超过公交车。

  如何让人们从私家车里出来,钻进公交车和地铁?成了交通管理部门最头疼的事。

  答案很快找到——商战中屡试不爽的价格战。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