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合院:10个亿的旧城改造实践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京华时报

  奥运前,在62平方公里的北京旧城,一次旧城改造的尝试在悄然进行。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徐苹芳曾说,北京旧城,是尚保存于现代城市中继续使用大面积古代城市街道规划的孤例,它在世界文化遗产上的价值,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它相比。

  在10亿资金的支撑下,人们试图让四合院恢复到他们曾经青砖灰瓦的传统模样,作为千年古都北京献给奥林匹克和四海宾朋的文化名片。

  东四四条61号

  坐在夏日午后的斜阳里,75岁的刘桂珍指了指自家的房子,那是东四四条一个普通院落里的三间东厢房,30多平方米,去年10月份刚刚完成改造。

  即使已经过了半年多,修缮的新迹仍随处可见。平滑的青灰色外墙,鲜亮的红色油漆,白色腻子溜缝儿。拉开一扇塑钢推拉门,屋里四白落地,阳光穿过塑钢玻璃窗,打在大理石地面上,清澈透亮。

  这个编号为东四四条61号的院子住着11户人家。

  刘桂珍和这个院子相关的人生,从她18岁嫁人开始。

  她还记得这里最初的模样。踏进门楼,下台阶儿,先是南房。往前走,就是一个垂花门,阻隔着家里女眷和外面的世界。门不轻易打开,要走旁边的抄手回廊,经过刘桂珍住的东厢房或者对面西厢房门口,才能到正房。正房门口,两棵海棠树开得茂盛,再往后走,经过耳房,就是5间后罩房。

  57个春夏秋冬,渐渐改变了小院儿的模样。

  文革期间,垂花门被拆掉,院子中间的空地被挖成了防空洞,两棵海棠树不见了。雕花木隔断变成了水泥墙,纸糊的窗户变成了玻璃窗,木头瓦片渐渐腐朽,漏雨更是家常便饭。院子里是乱得不能再乱了,曾经闲适的四合院生活,渐渐成了人们记忆中诗意的想象。

  修旧如旧的挑战

  在刘桂珍的记忆里,这次改造,是几十年来,61号院最大规模的修缮改造。

  东四房管所所长张德福的说法印证了刘桂珍的记忆,他所在的单位,是东四街道此次四合院改造的直接实施者。在张德福负责管理东四四合院公房的几十年里,北京的老房子基本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

  “以往就是谁家漏雨了,我们就去修修,哪里有火灾隐患,就去检查,一些个别属于危房的老房子,我们就拆了翻建。”

  在古都风貌保护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年代,这些修缮和翻建简单而粗暴。

  “就用红砖,也没有保留老样子的意识,翻建的房子,都建成了一个样式。”张德福说。

  刘桂珍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把纸窗户换成玻璃窗时,他们家坚持没换,“房管所改的样子太难看了,老味道都没了。”

  如今,在这场以恢复四合院风貌为主旨的大规模改造中,老材料、老工艺的使用被格外关注。“不同年代建造的四合院,屋檐的花纹、砖雕的样式都不一样,必须按照四合院原本的样子修,青砖、蓝瓦、木构件,不能全恢复成一个样子。”走在修缮后光影斑驳的东四四条胡同里,张德福指着一座座刚刚改造完的四合院说,“包括文革时改造过的院子样式,我们也保留了,充分尊重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