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除了情感上的难舍,居民不愿搬走,还有很多现实的考虑。
“住在平房院的居民,收入都不高,在平房院住着,除了交点房租,没有其他开支。住了楼房,物业费就受不了,要不就是孩子在城里上学,住的远了,孩子上学不方便,现在不都为孩子活着嘛。”刘桂珍说,她住的61号院,没有一户申请搬走。
修缮后出名
自1975年参加工作,张德福就一直在房管系统工作,四合院的日常维护和修缮,是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这次改造后,张德福的这两个担心,或许可以稍稍减轻。虽然他还不确定,奥运结束后,政府还愿不愿意继续出钱,把其他院子也修一修。不过,他非常确定,这次改造为今后北京的旧城改造,提供了金钱难买的经验。
这次改造,还让几十年默默无闻的61号院出了名。
一些揣着相机、背着背包的外国游客,也礼貌地敲开门,到小院里拍照。刘桂珍都会热情地和他们讲讲院子的过去,和刚刚完成的这场改造。
她会讲起大地震时,全院子的人一起在院子中间搭地震棚,她吓得3天没吃饭;会讲起上世纪80年代,他们家换的第一个煤气罐儿。
每个年代的重大事件,都曾以最细微的方式,影响过刘桂珍的生活。如今,她的记忆里,将增添北京这个热闹的夏天。奥运会开了,她的房子翻修了。
-本报记者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