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合院:10个亿的旧城改造实践(3)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京华时报

  “自建房如何处理,是四合院修缮改造的难题和关键。”张德福说。

  刘桂珍记得,建国后,61号院由私产变成公产,更多的人被安排到院子里居住,每家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弥补由于正房空间不足带来的功能缺憾,每家都开始抢占有利地形,圈地建房。

  刘桂珍家的自建房,是一间8平方米的厨房,紧贴着最靠南的房子,伸到院子里。上世纪80年代初期,煤炉改成煤气罐后,人们开始需要一个独立的厨房,保证做饭的安全,借着垂花门拆掉后的平台,刘家搭建了小院里第一间自建房。

  到了2000年,小院里每户人家的房前,都有了自己的自建房,或作厨房,或当浴室。

  这些自建房,并没有正规的建设手续。

  刘桂珍没想到,这次改造,政府不仅没有强令拆除这些自建房,居然还会出钱帮着修缮。

  “我们当然希望能把自建房都拆了,让四合院真正能有个院子,但现实情况是居民离不开这些房子,也得考虑大家的实际生活。”张德福说。

  尽管不能拆除,改造者还是绞尽脑汁,尽量腾挪出空间,尽量让其变得和四合院风格统一。

  在张德福看来,“修缮违建”似乎是个有悖逻辑的行为,却是政府在无奈下,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之举。

  刘桂珍家8平方米的自建房,被拆了重新翻盖,除了位置的不协调和房顶样式的不同,已和正房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由青灰色仿古砖建造,同样高矮,整齐划一。在刘桂珍的要求下,工人在厨房和正房的连接处开了一扇门,两间房子便彻底连为一体,“和住楼房的两居室,没什么区别。”

  治本之道的困境

  能改成现在的样子,刘桂珍已经觉得满意。

  “虽然没有完全恢复成最初的模样,但毕竟有了一点儿院子的感觉。其他很多院子,修完了也还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刘桂珍说。

  “要想恢复成最初的模样,根本的办法是迁出一部分人口,把腾出的房间用作厨房、浴室,这样就能把自建房拆掉,让四合院恢复原貌。”张德福说。

  即便很想让四合院回到最初的模样,刘桂珍却说,“我可不想搬走。”

  她的理由很简单,“住了一辈子四合院,老了,不想折腾了。”

  刘桂珍住在楼房的大儿子,很多次想把她接过去住,她都不愿去,“我可不想让楼房把我圈起来,没一个熟人,我住在这儿挺舒服,想出去遛,就出去遛,干什么都方便。”

  为调动居民外迁的积极性,此次改造提供了优惠的条件。愿意外迁的居民,可在北四环的芍药居,得到一套价格实惠的经适房,用现有住房面积抵,一间房子给一居室,两间房子给两居室,现有住房面积的两倍免费,超出面积每平方米4000多元钱一平方米。

  如此优惠的条件,也没能让东四的大部分居民动心,在此次接受改造的130个院落的862户居民中,仅有98户提交了申请。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