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的黔之地 红色革命的根据地(9)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1日16:17 新浪体育
文学艺术 贵州解放初,一批进军贵州的文艺工作者与贵州原有文艺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开创贵州新文艺事业。1953年成立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建立各类剧团,改编、创作、演出戏剧、歌舞、曲艺;创办文艺期刊,开办文艺夜校。形成一支以专业文艺工作者为骨干,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工作者受冲击,省文联及所属各协会被迫停止工作。大批作品被打成“毒草”。改革开放时期,贵州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各协会会员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14倍。1978年至1995年,贵州作家、艺术家出版长篇小说71部,中短篇小说(集)319部,诗集133部,翻译作品17部;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美术作品364件,出版画册25本,戏曲集7部,文艺理论等作品44部。至1999年,获全国奖项作品200多件。出版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和中国民歌集成的贵州卷。发展黔剧、花灯剧以及京剧、川剧、评剧、越剧、豫剧、话剧及歌舞多剧种。 群众文化、电影 贵州解放后,接办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进行改造,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在全省普遍建立文化馆、站、阅览室和读报组。开展识字教育、举办夜校、宣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婚姻法、抗美援朝等时事政策和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随后,又组建俱乐部、业余剧团、创作组(室)、幻灯组等群众文艺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陷于瘫痪。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制定《贵州省群众文化建设方案》,繁荣农村村寨文化、集镇文化、创建农村文化先进县。同时,繁荣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街道社区文化等。文化旅游、业余摄影、集邮、集币、收藏等也空前繁荣。城乡出现上万文化个体户。 解放初,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贵州省影片检查委员会,对库存500多部影片进行审查,禁演其中200多部。以革命、进步电影占领阵地。到1957年全省有电影院(队)170多个。1965年达497个。1964年,在台江、三都、望谟等民族地区开展苗、侗、布依、水语口译配音放映。改革开放时期,消除“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影响,出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电影事业局面。乡乡有电影院(队),凯里、都匀建立民族语言涂磁译制配音站。 20世纪80年代,贵州兴起文化市场。至1999年,全省有16000多个文化经营单位,经营电影和音像制品发行与放映、歌舞厅、游乐场、电子游戏机室、时装表演等,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图书、档案、文博事业 解放初接管民国时期省图书馆。1951年建立遵义市图书馆,1952年建立桐梓县图书馆,至1999年,全省公共图书馆88个,独立科研教育机构图书馆118个。全省藏书约1500万册。 解放以后,各级档案馆室先后建立。至1999年,有9092个全宗、2560547卷。还有音像档案1524盘,照片268337张,底图26853张,资料799843册,检索工具1246818本(张)。 20世纪50年代建立贵州省博物馆和遵义会议纪念馆。至1998年,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240处,县级文保单位1500余处。各类博物馆28个,藏品约40余万件。 新闻、出版 贵州解放后,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创刊,1957年元旦改名《贵州日报》。1967年1月19日“文化大革命”中改名《新贵州报》,1971年5月恢复为《贵州日报》。1949年12月15日出版《遵义新闻》,1951年9月18日出版《毕节大众》,两家地级报纸于1953年底停刊。1953年10月1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农民报》创刊;1953年贵州军区创刊《贵州民兵》;1656年《贵州体育报》、《贵州青年报》创刊。1956年全省报发行2525万 份。至1959年6月,全省有报纸64种。是年,发行量7106万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除《贵州日报》外,全部停刊。随后,恢复《贵州农民》,创办《贵州科学小报》。1980年5月26日,《贵阳晚报》创刊。至1999年,全省有报纸51种。
【发表评论 】
|